五官科疾病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春秋战国时期,以《黄帝内经》为主的对口腔的生理解剖、病理以及病症有所论述,并对某些疾病采用针灸疗法。《素问·上古天真》已明确记载女子七岁齿更、21岁真牙(智齿)生;男子8岁换牙,24岁主智齿。这和现代的情况基本吻合。《灵枢·...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54.htm

《玉函经》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脉学著作。又名《广成先生玉函经》。三卷(一作1卷)。原题唐·杜光庭撰(或认为是托名著作)。本书论述脉理,编为生死歌诀上、中、下三篇。重点阐析脉证关系以及脉象的生理、病理情况。后世的流通本,一般认为是宋·崔嘉彦引述古典结合个人见解的...

http://qihuangzhishu.com/195/1822.htm

《玉函经》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脉学著作。又名《广成先生玉函经》。三卷(一作1卷)。原题唐·杜光庭撰(或认为是托名著作)。本书论述脉理,编为生死歌诀上、中、下三篇。重点阐析脉证关系以及脉象的生理、病理情况。后世的流通本,一般认为是宋·崔嘉彦引述古典结合个人见解的...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857.htm

艾扎学说_民族中医维_【中医宝典】

...维吾尔医药,是维吾尔族祖先长期同疾病不断做斗争而积累和创造的医学体系,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独特的理论。 艾扎学说,即器官学说。维把体内的脑、心、肝、、脾、肾、胆、胃、食道、十二指肠、大肠、小肠、膀胱、子宫、血脉、管道、腺体、...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2992.html

说中医科学不科学本身就不科学_【中医宝典】

...藏象一词最早出现在《素问·六节脏象》中。藏,藏于体内的器官;象,表现在外的的生理病理现象。张景岳曰: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脏象。因此,脏象学说是以解剖学上的器官为基础,用有诸内,必形于外的研究方法,根据长期的实践,由感性...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3691.html

皮肤的生理解剖_皮肤病荨麻疹_【中医宝典】

... 白斑,首先要了解正常人体皮肤的生理解剖知识。 医学解剖将人体皮肤分为三层:表皮、真 皮和皮下组织(见下图),其中含有皮肤附属器(毛发、毛囊、皮脂腺、汗腺及指趾甲等)外,还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它还有许多功能,如...

http://zhongyibaodian.com/pifubing/b21516.html

五脏--_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分叶。《贯·内经十二官论》曰:喉下为,两叶白莹,谓之华盖,以复诸脏。虚如蜂窠,下无透窍,故吸之则满,呼之则虚。说明古人对的位置和形态结构已有较为清楚的认识。 的基本功能为主宣发肃降,由此派生出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助心行血...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lilun/a10938.html

解析肝生于左 藏于右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范铁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素问·刺禁》云: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之为使......从之有福,逆之有咎。但是随着中医解剖的发展,历代医家渐渐明白,居膈上,肝居膈下,在上而肝居右肺...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80131.html

四塔五蕴——傣的理论基础_民族中医傣_【中医宝典】

...五蕴"学说,是解释人体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生理解剖的重要基本理论。 "四塔"既是统一的,又是对立的。是古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范畴中的物质性概念,为傣文献医学理论的注入奠定了基础。 "四塔"学说,贯穿到了傣学术体系的各个方面,且作了...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2808.html

中医理论的中医藏象说_【中医宝典】

...藏象二字,首见于《素问·六节藏象》。藏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藏象包括各个内脏实体及其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表现于外的各种征象。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它是在历代医家在...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423.html

共找到399,32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