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脉要求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正气衰微,而微欲绝之时,可以采用“覆手诊”法,即:使患者手心向下,面医者挽手取。如朱丹溪日:“凡看如得恶,当覆手取。如与正取同,乃元气绝,必难治矣;如与正取不同,乃阴阳错综未必死。”这一种正取与覆取对比诊法,者对患者脉象...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20.html

中医切诊诊脉部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切诊包括、按两部分。在发展过程中,诊脉部位有三种:遍诊法、三部诊法、寸口诊法。 切诊最常见为切脉,甚至成为中医特征形象,中医认为全身血管四通八达,密布全身,在心肺作用下循环周身,只要人体任何地方发生病变,就会影响气血变化而...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48.html

小儿_《中医诊断学》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小儿,与成人有所不同,因小儿寸口部位狭小,难分寸关尺三部。此外,小儿临时容易惊哭,惊则气乱,气亦乱,故难于掌握,后世医家多以一指总候三部。操作方法医生用左手握小儿手,再用右手大拇指按小儿掌后高骨上,分三部以定息数。对四岁以上...

http://qihuangzhishu.com/92/29.htm

合参之 问诊切诊_中医问诊_【中医宝典】

...。 作为一个现代中医,既要掌握诊脉基本操作规则,基本知识,更要在实践中加深体会,逐步提升辨识有病之能力。不能轻率地认为诊脉为问诊提供时间一种形式。持上述认识者,关键在于陷入诊脉不能辨病误区,没有把辨证作为立足点。如换位思考,...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zhen/a11998.html

主要学术思想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诊脉法,也有单独趺阳脉或少阴或少阳诊脉方法,这对于小同病证,采取不同诊脉方法,更能使法与临证紧密结合起米,对指导临床更为确切,实用价值又有所提高,总之,仲景法,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诊脉法,具有独到之处,既不同于《内经》对脉理...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79.html

总论_《内经博议》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弦微为阴.而察阴阳之法.莫过于此.于是诊脉之精.至此大备.何以言之.人之先天禀于阴阳.而阴阳复生于胃气.唯谷神兴.而营气足.故行焉.中涵先天四时五脏之正.而养于胃气.以微见其间.常有神.而可以阴阳逆从之法.而阴阳逆从之法.必首其...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jingboyi/726-7-2.html

诊脉部位和方法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难经》对此有较详细论述,到晋代·王叔和编著《脉经》,对理论作了较完整整理。迄今中医临床诊病不可缺少方法之一。现在切脉部位使用最多寸口法。 (二)诊脉方法 医生诊脉指法十分重要,正确运用指法可以获取比较丰富...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667.html

心得一二_【中医宝典】

...一、总纲阴阳 “善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问曰:有阴阳者,何谓也?答曰:凡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当归四逆汤证。结果我给出却是四逆散方加味。众皆不知...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573.html

中医切诊_中医四_【中医宝典】

...欲产(离经脉)详细介绍 真脏 妇人脉 诊脉动方法独立 诊脉方法之治神 诊脉要领之胃神根 诊脉要求介绍 小儿 正常脉象特点 正常脉象指什么 中医脉象之沉 中医脉象之迟脉 中医脉象之动脉 中医脉象之短 中医脉象之伏脉 中医...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zhongyiqiezhen-712-1.html

冲击(二)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纲举目张,颇能符合临床实用,后世多采用这种分类法。舌与临床结合最好,影响最大温病大师叶天士,叶氏创卫、气、营、血辨证方法,突出了舌在温病辨证中的特殊意义,他多次强调在温病各个发展阶段“必验于舌”对于各种舌苔主证,都有详细...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03.html

共找到954,16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