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作用部位_中药基础_【中医宝典】

...药物作用部位 现将已经研究过的中药按药理作用分类如下: (1)主要用于抗感染的药物:有黄连、黄柏、黄芩、大青叶、板蓝根、鱼腥草、金银花、连翘等单味及银翘解毒丸、黄连解毒汤等复方。 (2)抗寄生虫病:驱肠虫有槟榔、苦楝皮、使君子、南...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29596.html

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化现状以及战略意义_中药制药_【中医宝典】

...30家,生产复方400余种,单味中药200余种,其注册要求较低。 日本、韩国、台湾由于其中医药教育及科研基础较差,不掌握中医辨证论治、随证加减的技术和经验,因而其生产的“汉方”或“科学中药”以中医经方为主,不能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0342.html

中医药逆转类风湿耐药思路_【中医宝典】

...20年的历史,取得了较好的成就,被证实具有耐药逆转作用的中药活性成分有数十种,如汉防己、川芎、丹参、补骨脂、浙贝母等具有钙离子拮抗作用,可通过降低mdrl和MRP表达而逆转耐药,推测这些肿瘤耐药逆转剂可能同样具有逆转RA耐药的作用。 阻断...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9597.html

复方提取工艺期待新评价指标——“有限成分量比法”值得重视_【中医宝典】

...合适的评价指标是获得最优提取工艺的主要因素。由于中药复方化学成分,有效成分不十分清楚,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显得十分困难。目前常用的评价指标一个共有的缺陷就是忽视了中药复方病证结合的特点。本文作者提出用“有限成分量比法”作为评价指标,以适应...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528.html

复方是希望所在_【中医宝典】

...了讲究辨证关系的中药复方之重要。 他说,考验一种药品能否服用,无非看两点:一是疗效,一是安全。如果真的有一种单味或成,虽不能对其作定量分析,但的确能对某种沉疴马上见效的话,中药疗效自然就有了说服力。问题是,至今我们还拿不出一种这样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0483.html

西药中药化与新药研制_中药研究_【中医宝典】

...而中化。多年来,将中药进行现代科学而使成西药,包括复方中药单味中药中药中的化合物部位及单体化合物,说明中和西药具共性,故同理,西药亦应具中药基本内容而中化。 2.西药中药化的基本研究方法 中药基本内容的确定,中医药学历来是由...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1335.html

降低中药复方制剂不良反应的思考_【中医宝典】

...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用药的安全性、稳定性、有效性。 中药具有一定的毒性,这是医务界特别是中医药界早已有的认识。但是,由于中药基础研究薄弱,许多单味中药的有效成分还难以界定,中药复方制剂的研究就是难以开展,相对的中药不良反应监测也一直是处于相对...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6014.html

半夏泻心汤及其类方配伍规律研究_【中医宝典】

...药味、药量相关分析与相关证候多生物效应靶点的分析,特别是君的量效分析,揭示中药配伍与中医证候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病证结合、方证关联、理法方药统一”的系统思想。 该研究结果,对实现复方配伍理论现代化、提高临床辨证用药的规范化具有普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553.html

中药临床动学发展面临三个障碍_【中医宝典】

...、我国中医药发展水平等多方面的原因,中药临床 动学研究还必须攻克三个障碍。 ■障碍一:缺乏创新思路 在中药研究特别是复方研究中,由于创新思路的缺乏导致了难以取得有意义的突破。目前从事中医药研究的人员大多来自中医院校、研究机构,传统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2703.html

中药复方有效部分提取新工艺(大孔树脂吸附新工艺)_中药制药_【中医宝典】

...矿物药、动物三大类,经大量实验证明,新工艺对于处方中的植物药是适用的,对动物和矿物药则应另行处理。由于中药中绝大部分是植物药,且绝大部分处方又只由植物药组成,因此,新工艺的适用范围是很广的。需要说明的是,复方单味需要保留其中的糖、...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0338.html

共找到387,82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