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别_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分出,深入躯体深部,循行于胸、腹及头部的重要支脉。 十二别的循行,都是从十二经脉中的同名经在四肢肘膝以上部位分出(称为“离”);向心性循行进入体腔内部,与各经所络属的脏腑相联系(称为“入”);然后浅出体表(称为“出”)...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lilun/a10870.html

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_《中医基础理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一、经络的概念经络,是经和络的总称。,又称经脉,有路径之意。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中纵行的主干。故曰:“经者,径也。”经脉大多循行于人体的深部,且有一定的循行部位。络,又称络脉,有网络之意。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

http://zhongyibaodian.com/jichulilun/44-5-1.html

《本草分》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药学著作。四卷。清·姚澜(又名维摩和尚)撰。刊于1840年。本书按药物归理论进行编写。将药物分成通经络的药物(即按照十二经及奇经循行的药物)与不循经络的杂品。并用简明的注文形式阐述药性、主治等内容。书中附脏腑内景图、十四及经脉穴图...

http://qihuangzhishu.com/166/521.htm

《本草分》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药学著作。四卷。清·姚澜(又名维摩和尚)撰。刊于1840年。本书按药物归理论进行编写。将药物分成通经络的药物(即按照十二经及奇经循行的药物)与不循经络的杂品。并用简明的注文形式阐述药性、主治等内容。书中附脏腑内景图、十四及经脉穴图...

http://qihuangzhishu.com/196/3163.htm

三焦循行_《刺灸心法要诀》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少阳经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内而循行之分,皆属三焦也。其支者,从膻中上外出缺盆,上项天牖穴,从天牖穴循系耳后翳风、 脉、颅息穴,从颅息直上出耳上角角孙穴、丝竹空穴也。由角孙、丝竹空穴绕耳以屈下至 和 、耳门穴也。其本支之别,...

http://qihuangzhishu.com/772/102.htm

经络概念与经络系统_经络养生_【中医宝典】

...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在体表一定部位上的反应区。全身的皮肤是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所以把全身皮肤分为十二个部分,分属于十二,称为“十二皮部”。 2.奇经:奇经有八,即督脉、任脉、带脉、阴骄脉、阳骄脉、阴维脉、阳维脉,合称奇经八脉。...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2371.html

阳跷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_《中医基础理论》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1.循行部位:阳跷脉起于足跟外侧足太阳的申脉穴,沿外踝后上行,下肢外侧后缘上行至腹部。沿胸部后外侧,肩部、颈外侧,上挟口角,到达眼内角。与足太阳和阴骄脉会合,再沿足太阳上行与足少阳经会合于项后的风池穴。2.生理功能:控制眼睛的...

http://qihuangzhishu.com/44/81.htm

阳维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_《中医基础理论》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1.循行部位:阳维脉起于足太阳的金门穴,过外踝,向上与足少阳经并行,沿下肢外侧后缘上行,躯干部后外侧,从腋后上肩,颈部、耳后,前行到额部,分布于头侧及项后,与督脉会合。2.生理功能:维系阳经。...

http://qihuangzhishu.com/44/83.htm

奇经八脉_经络腧穴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外侧,伴足 太阳等上行,至目内眦与阴跷脉会合,沿足太阳上额,于项后会合足少阳经。 奇经八脉交错地循行分布于十二之间,其作用主要体现于两方面。其一,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奇经八脉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达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6278.html

十二循行_《中医基础理论》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1.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中焦起,下络大肠胃口行,遂人寸口上鱼际,大指内侧爪甲根,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闹内萦,支络还从腕后出,接次指交阳明,前于心与心包脉,下肘循臂骨上廉。2.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属大肠,食指内侧起商阳,循指上廉人合谷,...

http://qihuangzhishu.com/44/72.htm

共找到181,07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