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的发展简史_《中医妇科》_中医妇科书籍_【岐黄之术】

...成功地进行了摘除死胎的手术。四、魏晋南北朝及隋代(公元220-公元618年)这一时期,主要是脉和病源候学的成就,推动了妇产科的发展。晋,王叔和著成的《脉经》使诊脉的理论与方法系统化、规范化了,其中在妇产科方面,提出了“居经”、“避年”之说...

http://qihuangzhishu.com/81/3.htm

仲景法非北辨_《研经言》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当时士大夫在京师者,其尊仲景方,至于天下附应,及宋许白沙当南渡时,去仲景千有余年,而伤寒九十论中,所纪治,若合符节。可见通人之,不以方隅限也。其所谓伤寒病则恶寒、体痛、呕逆而已,并不大重,何异之有?若以其处方太峻,则古权量不及今之十一,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jingyan/769-11-2.html

中医眼科发展简史_《中医眼科》_中医五官书籍_【岐黄之术】

...因病机、临床候、针刺疗法等已有初步的论述。所载眼部病名有目赤,目痛、目眦疡、目下肿、目不明、目盲、视歧等30余种。后世中医眼科中关于眼与脏腑经络的关系、五轮八廓学说、眼病的脏腑辨证等许多基本理论,就是在《内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约...

http://qihuangzhishu.com/82/3.htm

近代教育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另设学堂,考求中西医,即归大学堂兼辖。”德宗即刻允诺。管学大臣按照德宗的旨意,拟定了筹办管理学堂的章程。但这个学堂并没有马上办起来,只是开设了一门医学课,聘请在同文馆任教的满乐道兼任大学堂外科和生理教习。京师大学堂后因义和团运动和...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7-8.html

古砚微凹聚墨多--《徐福松实用中医男科》推介_【中医宝典】

...的良苦用心。 这部书的个性特点之三,是它的实用价值,这不仅体现在其开宗明义的书名上,而且体现在全书的始末。“为医者,临床乃第一生命。”“行医贵于悟心。”(《徐福松实用中医男科》跋)如此重视临的编者,如何能给“为医者”提供一部可为的工具、...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1263.html

则_《医述》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缙绅之间,尤当加意。盖恐其不以为功,而反以为罪,何从辨哉?虽曰∶吾尽吾心,非不好生。然势有不我由者,不得不见机进止,明哲自保,不可少也。(张景岳)一医不学无术之病。以生人,亦以杀人;惟则能生人,不学则适足以杀人。盖不学则无以广其识,不学...

http://zhongyibaodian.com/yishu/472-12-6.html

有五等_【中医宝典】

...内里蕴藏了深厚的学识和丰富的经验,堪称名医。 最上等医生,旁人治不了的病一到他手,往往著手回春。辨证分析,准确细微;论治方药,贴切对病。[1]  可惜这种林妙手,在今天所见甚少。 明了了有五等,习医者有方向,万不可浅尝辄止。一边投师...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782.html

中医儿科的发展期(元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_《中医儿科》_中医儿科书籍_【岐黄之术】

...诸疾,是中医新生儿较早的集中论述。他议论候翔实,对多种儿科常见病候分类治法均作了精炼而具有指导意义的论述,如归纳惊风四八候,提出镇惊、截风、退热、化痰治法,立琥珀抱龙丸、镇惊丸等疗惊方,均沿用至今。明代薛铠、薛己父子精于儿科,善采众长...

http://qihuangzhishu.com/79/5.htm

内容提要_《止园话》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邵敬甫,专务中医,后又从姜子全、丁福保学习西医,1938年任华北国医学院教授,建国后曾参与组织北京市中医学会。行医中西法并用,重视中医理论,不拘旧说,每多新见。着有《止园话》、《止园话续集》,备录五十馀年临医案及治疗心得。于绘画亦有造诣,...

http://zhongyibaodian.com/zhiyuanyihua5505/129-2-0.html

健忘_《法圆通》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存此火烧火,尚可施治。此火一灭,精气绝而其人死矣,岂但健忘一,即一部《法圆通》之死,皆此火之衰绝耳。凡因何而不敢放胆用姜、附以活人耶!全龙点睛正在此处,学者着眼至摄心有密,乃培养此火种之法。钦安之、之心、之,亦于是乎在。...

http://zhongyibaodian.com/yifayuantong/112-4-8.html

共找到126,25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