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的发展简史_《中医妇科》_中医妇科书籍_【岐黄之术】

...学说,多是自识心得,切要发明,曾作教本而广泛流传。总之,清代以近的妇产科专著,现存不下数十种,在理论和实践中影响较大的首推《傅青主女科》、《达生篇》、《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诀》和《沈氏女科辑要》。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妇科的发展(公元...

http://qihuangzhishu.com/81/3.htm

脉诊的宝藏_【中医宝典】

...在史上已有明文记载。而我国脉流传到了张仲景,那已经更进一步。仲景的伤寒金匮,凡是论病,几乎先讲脉。而干姜附子治疗一例流感高热,那人口干、舌苔干黄而厚服了一包药,第二天身热除尽,舌苔退了,口也润了这不是根据脉诊用药而取效的最显著的例子吗...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469.html

中医情志研究的现代启示——读《中医情志》有感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怎么样的态度?是原样不变的继承,还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创新,这是一直以来中医界表现出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两种不同的认识态度决定了两种不同的研究思路。进行中医学术研究,就必须首先面对和明确回答这一问题。《中医情志》在其学术原则中旗帜鲜明...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69829.html

职场大长今_【中医宝典】

...顽强的奋斗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职场成功的不二宝典。但是,在如今“坑少萝卜多”的时代,只靠这两点还不够。我们不妨从韩剧《大长今》主人公大长今身上再一招——另辟蹊径。 大长今在御膳房受尽排挤,即使她才艺出众,但在人才济济的环境中,想要...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6894.html

易学中医的由来_【中医宝典】

... 其 流,把 中 的 研 究 推 向 更 新 的 高 度。 在其导言中又讲到,易学的研究已引起海内外广泛的兴趣,这是中医学研究的新动向,易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必将为中医学的发展作出新的开拓,同时也展示了中医理论发展的新领域。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5011.html

序一_《医学真传》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末,笃生张仲景先师,上承农、轩之理,着卒病、杂病两论,率皆倡明正,以垂统。仲师既没,而经论之道遂失其传,舛谬纷纭,靡所止极,甚且家自为书、人自为,世之所以赖有医者,反不若无之为愈。每为旷览,窃尝病之。我士宗夫子,性灵独异,学识超群,...

http://qihuangzhishu.com/858/2.htm

中医、中药如何复兴呢?_《中医之钥》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学理与观念,掺杂其中,才能让大家了解、认识中医的真面目,中医药复兴才有希望。今日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措施——设立公立的中医大、医学院、公立的中医医院问题未解决,却是屡次听到废除中检考、特考,消灭中医、废除中的毒招却始终没有停息过,如何复兴...

http://qihuangzhishu.com/127/132.htm

重刻脉奇经八脉序_《濒湖脉学》

...降下,沟渠溢满,圣人不能图也;脉络流溢,诸经不能复拘也。”然则八脉可以不讲乎?八脉明,而脉理尽矣。脉理尽,而病无不察,可以穷吾治之之方矣。语云:“人之所病,病疾多,而之所病,病道少。”通乎脉,又通乎八脉之,道其患少也乎哉?因并刻附于...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5739.html

一片迷茫看派_【中医宝典】

...而形成的派,是离不开经验的结合和承传的。说到底,先秦时代的医学,本来就建立在朴实的医术经验上,并不讲究有多少“”,这亦是“在民间”时期固有的特色。民间医学的传布方式,离不开“经验”二字,民间医学的经验体系总是先于知识体系存在,并发挥它...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880.html

病因症候的总结_中医文化中发展_【中医宝典】

...客观而细致深入的描述,并且有所发现,使本时期症状和治疗学的水平都达到新的高度。 “风为百病之长”,因而历代京都对风病予以重视,隋唐医家的研究尤为缜密。明显较前代描述为详的是风偏枯、风痱、风懿(风癔),特别是孙思邈将三者并列,反映了他对此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198.html

共找到218,41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