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称之为哕,《素问·宣明五气论篇》曰:“胃气逆为哕为恐。”《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则把哕分为寒呃、虚热呃、实热呃三种。此分类法,对后世划分虚实寒热论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笔者临证用经方治呃逆,往往可收良效。 大黄甘草合左金(丸)汤证案 ...
...呃逆一症无论何种原因引起,其病机总属胃气不降使然。笔者多年在临床中单用砂仁通常入煎剂后下,但笔者体会嚼服治呃逆效更佳。此法简、便、廉、验,值得推广。(张志亭) ...
...神阙(隔盐灸)急救中风脱证。配足三里、脾俞、胃俞、天枢、上巨虚治胃腹胀痛、呃逆、呕吐、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泄痢不止(脾气虚弱);配足三里、合谷、百会治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孕妇慎用。[附注] 肓之原穴。...
... 配大敦治疝气;配肝俞、公孙、中脘、太冲、内关治肝胆疾患、胆囊炎、胆结石及肝气郁结之胁痛、食少、乳少、胃痛、呕吐、呃逆、食不化、泄泻等。[刺灸法] 斜刺0.5~0.8寸;可灸。[附注] 肝经募穴。...
...[配伍] 配梁门、足三里治胃痛;配三关、足三里治呕吐。[刺灸法] 斜向下刺0.5~1寸;可灸。...
...等症,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3.饮食所伤:泻下粪便臭如败卵,腹痛肠鸣,泻后痛减,脘腹痞满,嗳气不欲食,舌苔垢浊,脉滑数或弦。 治疗多以取足阳明经穴为主。主穴为中脘、天枢、足三里。寒湿者加关元;湿热者加曲池、阴陵泉;饮食所伤者内关、梁门。寒湿...
...足三里、内关(均双侧)。 七、呃逆 常用穴:内关、足三里(均双侧)。 八、痛经 常用穴:气海、三阴交(均双侧)。 九、肠痈 常用穴:阑尾穴、天枢、阿是穴(均患侧)。 【注意事项】 应用气针切不可误将气体注入血管。本法尚有待进一步探讨。...
...胆虚;配内关、中脘治呕吐、纳呆;配期门、阳陵泉治胆石症;配支沟、丘墟治胁胀痛;配胆俞、腕骨治黄疸。[刺灸法] 斜刺0.5~0.8寸;可灸。[附注] 足太阴、少阳之会。胆经募穴。...
...结果57例治愈,好转7例,无效1例,治愈率为87 8%〔颜承泉等 针灸治疗遗精65例观察,山东医刊,1961 ;(1)∶11〕。 马小平以会阴穴为主穴,心肾不交配心俞、神门、内关;不固配肾俞、太溪、足三里;湿热下注配阴陵泉、内庭。其具体方法...
...送服。④胃阴不足,首选琼玉膏,每次15克,每日3次,温开水或蜂蜜送服。(五)针灸调养法(1)体针:取穴为足三里、中脘、内关、天突、膻中、膈俞、巨阙。足三里、内关、中脘直刺,用捻转提插手法,使酸胀感直达胃脘。内关、足三里两穴,针柄上加艾球温灸...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