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寒热辨证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寒热是阴阳偏盛偏衰的具体表现。辨寒热就是辨阴阳盛衰。辨别疾病的寒热性质,是治疗时立法用药的依据之一。 (一)寒证 寒证是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表现为机体功能活动抑制或衰减的证候。多由外感寒邪,或因内伤久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418.html

眼科常用辨证方法_《中医眼科学》_中医五官书籍_【岐黄术】

...眼科的辨证方法和程序与内科大体相似,亦是在中医整体观念理论指导下,将四诊所收集的眼与全身的客观症情,以、病因、脏腑、气血等辨证方法进行分析归纳,作出判断。至于眼科的独特之处,在于眼病的发生,局部症状比较突出,故《审视瑶函·识病辨证详明...

http://qihuangzhishu.com/82/21.htm

察颜切脉 先辨阴阳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阴病治阳”。张仲景将伤寒病分为阴证、阳证,以三阴、三阳为总纲。明代医家张景岳也强调,“凡诊脉施治,必先审阴阳,乃为医道纲领”。这阴阳辨证的总纲,它能统领表里、寒热、虚实三对纲领,故有人称为“二六要”。由此可见,阴阳辨证在疾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499.html

症状反应是经方辨证的主要依据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即“量疾病浅深”由表、里增加了半表半里概念,因而产生了完善的六经辨证理论,其代表著作即《伤寒杂病论》。 从经方发展史可知,经方辨证论治的形成,实际是临床应用方证的经验总结,即由单方方证发展至复方方证,并由于方证的经验积累,理论应用由...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6052.html

辨证与病案_【中医宝典】

...形势,可以通过临床症状、体征表现为多种证候。 临床要辨明邪正斗争的形势,了解疾病的发展趋势,采取积极的措施,促使疾病向好的方面发展。 ◆ 辨证与其他辨证方法的运用 辨证的总纲。尽管疾病的临床表现是错综复杂的,但都可以用来分析和...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661.html

辨证虚实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虚实辨证,是用以概括和辨别正气强弱和邪气盛衰的两个纲领。实证主要取决于邪气盛方面,而虚证则主要取决于正气虚方面,即“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素问·通评虚实论》)。 辨别疾病属虚属实,是治疗时确定扶正或祛邪的主要依据。 (一)虚证 虚证...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419.html

八钢辩证寒热辨证_中医辩证_【中医宝典】

...则是对疾病本质的判断。 寒热辨证,在治疗上有重要意义,《素问·圣真要大论》说:“寒者热”、“热者寒之”,即寒证要用热剂,热证要用寒剂,两者治法迥然不同,临床上如寒热不辨,其不良反应立竿见影,后果严重。因此,寒热辨证辨证中尤其重要。 ...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a11334.html

执和致平是中医防治疾病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不复发。故“执和致平”调理机体阴阳二气,是中医防病、治病。 中医学治病,根据不同病情,制定了很多治法,但总不离调和阴阳二气和平。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以平为期。”此即说明,任何疾病,都是阴阳二气失调而不...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9028.html

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论“方证对应”的科学内涵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到:“所谓法者,别阴阳、明六经、辨证辨脉、适宜的制裁方药谓”。由此可知,方证对应有其深刻的科学内涵。 方证对应的长期应用 产生了六经辨证 胡希恕先生明确提出:“《伤寒论》的六经来自”。怎样发展成六经?半表半里是产生六经的关键。考证...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7186.html

阳证_辨证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对一般疾病的临床辨证,按阴阳属性归类,分“阳证”与“阴证”。凡属急性的、动的、强实的、兴奋的、功能亢进的、代谢增高的、进行性的、向外(表)的、向上的证候,都属于阳证,如面色潮红或通红,身热喜凉,狂躁不安,口唇燥裂,烦渴引饮,语声壮厉,烦躁...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yangzheng-102.html

共找到422,35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