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经》曰“水肿之脉,浮大易愈,沉细难痊。”余谓医不细揣脉与症,斯已难矣。果脉清症确,浮大固可十全,沉细未必难痊。余少时曾患水肿而回生者,欲知水肿幽明路,说法何妨我现身。人生饮入于胃,气化之妙,全凭脾、肺、肾三经。脾专运用之职,肺擅通调之...
...生理上特异的脉象,从其体性、工作、精神等等方面来确定其为常脉和病脉、佳兆和危兆。 第一部分 知常篇 提纲要脉,总归浮、沉、迟、数、滑、涩六类。包括表里、阴阳、寒热、虚实、脏腑气血。浮,为阳为表。沉,为阴为里。迟,为在脏,为寒为虚。数,为在...
...脉散浮,积热在胸中,呕吐蛔虫,心健忘。尺散浮者,客阳在下焦。”《崔氏四言举要》:“浮鼓风热,浮迟风湿,浮紧风寒,浮缓风湿,浮虚伤暑,浮芤失血,浮洪虚火,浮微劳极,浮濡阴虚,浮弦痰饮,浮滑痰热,浮散虚剧。”《三因方》:“浮大为鼻塞,浮缓为不仁...
...夫脉浮当汗,脉沉当下,固其宜也。其脉虽浮亦有可下者,谓邪热入腑,大便难也。大便不难,岂敢下乎?其脉虽沉亦有可汗者,谓少阴病,身有热也。假若身不发热,岂敢汗乎?此取证不取脉也。...
...沉脉亦是单因素并具有独立意义的一种脉象。沉脉位置深,浮沉二脉反映脉象深浅不同的位置,当然还有一个中,但中不是病脉。沉脉出现于医籍亦最早,在《内经》中屡见,又常常浮、沉、大、小、滑、涩并列为主要脉象。 在早期的《内经》、《难经》等书,沉与石...
...【寒痹之症】疼痛苦楚,手足拘紧,得热稍减,得寒愈甚,名曰痛痹。此寒邪成痹之症【寒痹之因】营气不足,卫外之阳不固,皮毛空疏,腠理不充,或冲寒冒雨,露卧当风,则寒邪袭之,而寒痹作矣。【寒痹之脉】脉多浮紧,或见浮弦,或见沉迟。脉若见数,寒郁成热...
...于脏,故邪气浮之,与皮毛相得者也。以酸甘入辛散剂中,津液得回,大气得敛,即汗出而脉盛矣。何者?气必一吸而后能一嘘也。若夫温热之病,汗出不止,而浮滑数疾,是真阴内脱也;伤寒邪深,脉微欲绝,得药后脉暴浮,与下利甚而脉空豁,是真阳内脱也;困病日久...
...浮脉是单因素并具独立意义的脉象之一,脉位浅在。浮脉亦为出现于医籍中最早的脉象之一。在《内经》中屡见。浮、沉、大、小、滑、涩,叉为最主要之脉象。 如《索问·五脏生成篇》:“夫脉之小、大、滑、涩、浮、沉可以指别;五脏之象,可以类推;五脏相音,...
...沉脉是脉象之一。脉位低沉,轻取不应指,重按始得的脉象。《脉经》:“沉脉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且脉常沉.今脉浮.乃阳之乘阴也.阳盛则热.水之性.寒则凋.热则旺、肝水旺、则克脾土.脾虚则不欲食.而腹满.肾窍于二阴.真性恶燥.热胜则血燥.而大肠不润.故闭气燥而膀胱不化.故癃、癃者.小便不利也.)浮紧伤寒浮虚暑.(寒伤营.营行脉中.寒气动...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