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_论歌括新编》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黄帝内经素问》云:"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是说明伏气之为也。冬伤于寒,甚者即,则为伤寒。微者不即,其气藏于肌肤或少阴,至春阳气开泄(注1),外邪乘之,触动伏气乃发为诸温(亦偶有不因外邪而触发的)。然气之邪,因人而异,藏于肌肤者...

http://qihuangzhishu.com/1041/9.htm

药用植物水仙基腐_【中医宝典】

...药用植物水仙基腐 症状主要为害鳞片和根部。发病初期根部或鳞片开始烂腐,后沿鳞片迅速向上扩展,部组织呈褐色至紫褐色,最后呈干腐状,因此又称干腐病。湿度大部长出白色至粉白色霉层,病株枯萎。(图右) 病原Fusarium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4414.html

中医冬夏治_【中医宝典】

...下午2至3是比较空闲的时间段,上午和傍晚是高峰时段。据附一医针灸科主治医生统计,从7月15日入伏以来他们就接待了200多人。 所谓“冬夏治”,就是冬天容易发作的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哮喘、老寒腿、冻疮等,利用夏天气温高、...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944.html

的解释_的意思和出处_汉语词典

...国语辞典 當時的弊病。 新唐書.卷一五七.陸贄傳:「譏陳時,皆本仁義。」 唐.元稹.授劉悟昭義軍節度使制:「所以順人情而急時也。」 流行病。 清平山堂話本.洛陽三怪記:「潘松也認得青衣女童,是鄰舍王家女兒,叫做王春春,數日前,時病死了...

http://hanwen360.com/c/58749.html

__内科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痉指热性病过程中出现的背强反张,口噤不开的病症。 【痉】 热性病过程中出现的背强反张,口噤不开的病症。主要表现:身热足寒(恶寒觉头热、面赤、目赤),颈项强急,背反张,卒口噤,独头动摇,脉沉细或劲急等。本病是由六淫侵袭,化燥、化风所致...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6551.html

晚发_论》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之伏气稍轻,峻剂不宜孟浪。如无风寒所触者,仍归温病论治。此宜清凉透邪法,加蝉衣、栀、壳、治之。如有变证,可仿诸温门中及热病之法治之。但是与秋时之晚发,相去云泥,彼则夏令之伏暑而发于秋,此则冬之伏气而发于春,慎勿以晚发同名,而误同一治耳。...

http://qihuangzhishu.com/710/11.htm

冒风_论》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重、头痛、咳嗽,脉来濡滑而不浮缓,此皆春冒风之证据,与风伤卫之有别也,宜乎微辛轻解法治之。倘或口渴喜饮,是有气内潜,如脉数有汗为风温,脉紧无汗为春温,务宜区别而治,庶几无误。或问曰∶曾见灵胎书中有头痛、发热、咳嗽、涕出,俗语所谓伤风,非...

http://qihuangzhishu.com/710/18.htm

夏治和春捂秋冻_【中医宝典】

...中医有一个有意思的养生防病方法就是冬夏治。即在夏季阳气最旺进行治疗,促使体内阳气旺盛祛除体内陈寒。使哮喘、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关节炎、胃病等寒在冬季减轻或不发作。 中医养生还教导人们要春捂秋冻。本文作者进一步从气象角度阐明了何以同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019.html

常变须会通论_论》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证,皆当审其虚实,通其活法,则不但治可以融会,即治杂亦有贯通之妙耳。...

http://qihuangzhishu.com/710/118.htm

伏气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证名。邪气伏藏于体内。又称气温。《伤寒论·平脉法》:“师曰:伏气之,以意候之。今月之内,欲有气,假令旧有伏气,当须脉之。”成无己注:“冬感寒,伏藏于经中,不即发者,谓之伏气。”伏气之说源自《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冬伤...

http://qihuangzhishu.com/168/838.htm

共找到1,178,56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