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_《商君书》

...孝公平畫,公孫鞅、甘龍、杜摯三大夫御於君,慮世事之變,討正法之本,求使民之道。 君曰:「代立不忘社稷,君之道也;錯法務明主長,臣之行也。 今吾欲變法治,教百姓,恐天下之議我也。」 公孫鞅曰:「臣聞之,「疑行無成,疑事無功,」君亟定...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3035.html

秋时晚发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名。伏天感受暑邪,于秋后发病。即伏暑。《时病论》卷五:“伏天所受之暑者,其邪盛,患于当时,其邪微,发于秋后,时贤谓秋时晚发,即伏暑之病也。”其证脉必滞,舌必腻,脘痞气塞,渴闷烦冤,每至午后则甚,入暮剧,至天明得汗,则诸恙稍缓。详伏暑...

http://qihuangzhishu.com/192/1448.htm

夏吃健康_夏季养生_【中医宝典】

...夏季气温高,细菌繁殖快,若吃到不卫生的凉面很容易诱发肠胃疾病。老年人、孕产妇、脾胃虚寒者,肠胃功能抵抗力较弱,也不适合吃较多凉面。 夏季是肠胃疾患多发的季节,炎热的夏季吃点爽口的凉面会让人在一定程度上感到“解暑”,但夏季吃凉面不如吃面对...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708.html

灸法应用较广泛,温针伏针偏爱_医药史料_【中医宝典】

...一长条,形似乌梢蛇,在其头、身、尾三处点燃施灸,多用作强壮补虚治疗虚劳顽痹等证。 温针灸,民间称为“针”,是指在针刺入穴位的一定深度后,用艾绒裹于针柄或以艾卷置于针柄,点燃后,艾火之热力熏灼于穴位,并凭借针体传热于穴位之深部,起到温通...

http://zhongyibaodian.com/shiliao-2/b34724.html

常练太极剑身体强健_【中医宝典】

...。 2、常练太极剑,会有腹鸣和指尖酸、麻、胀、等感觉,这是畅通经络的反应。通过肢体的运动,使动脉血管变得柔和、舒张,促进血液循环提高供氧能力,促进新陈代谢。 3、长期演练使全身各关节也都得到多方位的、幅度较大而柔和的运动,从而保持关节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6402.html

夏日养阳 顺应时令_夏季养生_【中医宝典】

...迅速代谢体内垃圾,造成不良垃圾存于体内,并且随着经脉循行到面部而生。女人生性阴寒,需要养阳,腰酸背痛、手脚冰凉、经常痛经、白带异常,也多半是体内阳气匮乏造成。 夏天气温接近人体温度,人体散热方式汗蒸发为主,所以用才是比较好的养生方法...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815.html

深秋 喝杯热茶暖身心_药茶养生_【中医宝典】

...薄荷茶自然清凉,喝过之后通体舒坦,精力倍增。薄荷茶可用于感冒风热或温病初起,发热头昏,微恶风寒,外感风热,头痛目赤,咽喉肿痛。 薄荷草茶 原料:薄荷叶、冰糖适量。 做法:薄荷叶洗干净,用开水冲泡三分钟加冰糖溶化后即可饮用,如果想要味道浓...

http://zhongyibaodian.com/yaocha/a13898.html

小暑养生_【中医宝典】

...,果定结;小暑不,五谷不结。” 俗话说“在三伏”,此时正是进入伏天的开始。“伏”即伏藏的意思,所以人们应当少外出避暑气。民间度过伏天的办法,就是吃清凉消暑的食品。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种吃法便是为了使身体多出汗,...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6247.html

三生引_《时方歌括》_中医方言书籍_【岐黄之术】

....害始剧矣.寒轻而在表者.宜发汗逐邪.寒重而入里者.非温中补虚.终不可救.此取三物之大辛大者.且不炮不制.木香.乘其至刚至锐之气而用之.非治风.实治寒也.然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但知勇于攻邪.若正气虚而不支.能无倒戈之患乎.必用...

http://qihuangzhishu.com/876/110.htm

伏天养生 重在护肺_夏季养生_【中医宝典】

...夏天要保暖避寒,空调温度不宜太低,吹的时间不要太长,少食寒凉食物,喝水温开水为宜。 饮食要增辛。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出:“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养肺气”。夏时心火当令,而苦味食物尽管有清热泻火、定喘泻下等功用,却会助心气而制肺气,因此...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632.html

共找到806,71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