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温沟通论膜原——辩证的统一_【中医宝典】

...刘英锋 刘新亚 广州中医药大学 摘要:分析和探讨了膜原的生理实质、病理特点与证治规律,提出了:1膜原之实质,即三焦焦膜始发之处,其位正当膈下;2膜原之地带,具有部位隐曲、气质浑杂的特有属性;3膜原之理,病因多浊邪、机主郁热...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632.html

寒温沟通论膜原——历史的回顾_【中医宝典】

...刘新亚 刘英锋 江西中医学院 摘要:对中医辨证论治体系颇令人费解的膜原证治,从其学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对各家之说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回顾与分析,膜原学说在寒温证治的沟通上,作了基本的铺垫工作。 “膜原”一说,因明代吴又可《甘草和诸药也,治...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633.html

临证更应察用药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不必言也。不用麻黄用桂枝者,不当更发其阳也,须识无汗亦有用桂枝证”。三阴若见自汗出亡阳,此条明言太阴,故无汗无疑。三阴为虚,太阴用桂枝汤,名为“发汗”,实为“滋阴和阳”柯韵伯语 桂枝汤还有不“取汗”之用法。《伤寒论》中用...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8570.html

热病辨证应用“三分法”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辛温解表与辛凉解表,里证是只有热证,还是可以有热证与虚寒证并存。或者说,外感与内伤杂之间,是否可以交织在一起,或者在一定条件下转化。张仲景六经辨证与三焦辨证的关系,既有表里的关系,也有外感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热病辨证论治体系为了...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9862.html

消渴_《虚损类钩沉》_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上述理论可知,消渴之核心“燥害”,而散膏和三焦两脏受损,功能失司却是之本,任老在辨治本时,一方面针对其虚损之性,根据“精不足者,补之味”的理论,而予血肉有情、滋润粘腻之品,如缫丝汤《仁斋直指方》和滋膵饮张锡纯《医学...

http://qihuangzhishu.com/1042/21.htm

赋_《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矣。脉者气血之表,脉贵有神。有力,谓有神也。有外感内伤、风寒、暑湿、燥火之,治用宣通、泻补、滑涩、温燥、重轻之剂。外感异乎内伤,外感乃有余之症,内伤乃不足之证。寒证不同热证。伤寒直中之邪寒,伤寒传经之邪热。外感宜泻...

http://zhongyibaodian.com/renzhaizhizhifanglun/740-5-14.html

如何认识和发展脉辨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脉辨主要是对于脉诊在辨证知常达变的问题,常易知而变是难以了解和掌握的。古人常为“经”,经即是常,古人亦名为“典要”,就是现在的常规,一般情况的意思;变是“权”。 戴震曾说:“权,所以别轻重也,凡此重彼轻,千古不易者,常也,常则...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99.html

明辨外感内伤 拓展经方应用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书,而叹其分辨内伤、外感之功至大也。夫内伤、外感人生之常,然治之不当,常也,而变异出焉矣。”杂与内伤不能截然分开,但杂更侧重于此处所说的“变异”。 经方体系 治疗外感的思维构建 很多学者不会同意这一观点。 学术研究,...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9669.html

我学者构建受体拮抗剂筛选模型_【中医宝典】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原核细胞表达的基因重组细胞因子可溶性受体靶位,目前已成功构建了4种模型,对微生物等天然产物、合成化合物和中药进行了大量筛选,获得了依博素139A等7种具有拮抗活性的新型化合物。特别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497.html

四维一体才是中医完整的辨治体系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同样常用的辨论治、审因论治、对症治疗三种辨治方法,“四维一体”才是中医辨治体系的全部内涵。“全能”的辨证论治和“无能”的辨证论治两种认识都是不正确的。 论治 始有证,岂可舍谈证 著名医学家方药辨证论治专书《辨证论治研究七讲...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5750.html

共找到852,73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