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对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SS)患者,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可改善其肾脏病变。 日本大阪大学医学院Saeki Y博士及其同事对一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年轻女性患者进行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该患者除了干燥症状外,还存在进展性肾功能不全和肾小管...
...英国牛津大学Armitage关于他汀类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的综述表明,他汀类药物标准剂量应用时极少引起肌病和横纹肌溶解症。该综述于2007年6月7日在线发表于Lancet。 他汀类药物可通过有效降低胆固醇进而降低心血管事件危险(包括非致命性...
...机制的研究。鉴于它们的分子大小和两亲性,其在胃肠道的吸收机制可能非常复杂。 ■化学修饰 利用小分子物质对蛋白质进行修饰是改善蛋白质和多肽类药物口服吸收的另一发展途径。例如,维生素B12-蛋白复合物的胃肠道给药系统,必须与胃肠道释放的内源性...
...患者死亡,迄今也无法使之治愈或改善。患者最后往往因其他疾病而死亡。但是大多数疾病在经历一定时间或若干阶段以后,终将趋于结束,这就是疾病的转归。当然,诊断和治疗是否及时与正确,对疾病的转归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节专论疾病的转归。疾病的转归有...
...新近发表的关于三种主要降低胆固醇的他汀类药物的一项严格对照研究表明,三者疗效是相似的。 德拉斯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者们将普伐他汀(即施贵宝生产的 Pravachol)、新伐他汀(即默克生产的Zocor)、阿伐他汀(即辉瑞生产的...
...课题组进行了动物实验,发现给糖尿病大鼠服用他汀类药物能减少其肾脏皮质tgf-β1的表达,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而尿白蛋白排泄率是目前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公认的金指标。上述研究结果显示,他汀类物对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有防止作用,这种作用不依赖于血脂...
...2007年美国国际卒中会议于2月7-9日在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市隆重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4000余名卒中相关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盛会。 在心血管病的防治中,他汀类药物已经成为不可替代的角色。然而,在脑卒中防治中,他汀类药物一直若即若离。直到...
...快速增长。从药物研发来看,各种新类型药物在快速出现,不断挑战占主要地位的他汀类药物。 ■他汀类将仍占主流 近年来,由于他汀类药物能降低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及减少脑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在降血脂药物中处于主导地位,占据了降血脂药市场的90%以上。...
...辅酶Q10是一种内源性维生素原,也称为泛醌,其主要作用为传递电子和质子,清除氧自由基。羟甲基戊二酸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不仅能抑制胆固醇合成,还能使辅酶Q10合成减少。有许多临床医师提出,辅酶Q10浓度降低会...
...慢性肾病患者败血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Gupta等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能够显着且独立地降低接受血液透析的慢性肾病患者发生败血症的危险。[JAMA 2007, 297(13): 1455] 该项前瞻性定群...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