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都医案》两卷,明代倪士奇撰。因其上下卷分载的是在北京和南京的治案,分为北卷和南卷,故尔又称“南北医案”。 刻于明亡之前。孤本现藏于浙江图书馆。 作者倪士奇,字复贞,今江苏镇江南徐人。其先祖在宋室南渡时即为京口之名医。宋元明三朝世代承传...
...茯苓,加减治之。有宜升举而安者,若试效方言∶胃中湿脾弱,不能营运,食下则为泄,助甲胆风胜以克之。以升阳之药羌活、独活、升麻、防风、炙甘草之属。有宜燥湿而后除者,若脾胃论言∶上湿有余,脉缓,怠惰嗜卧,四肢不收,大便泄泻,从平胃散。有宜寒凉而愈...
...的问题,展示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重大脑病方面的成果。 一、理论研究紧跟时代步伐 中医脑病是一个新兴学科,对其定义、范围等还有争论。研讨会上,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脑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茂才对中医脑病的范围、证治概况、病证研究...
...而诣极精微者,望尘弗及。对君医案,何敢妄加品题?乃既受嘱托,不得固却,览读数过,凡上、下二卷,都十七门,二百三十五案。分门别类,朗如列眉。每门总论一篇,解某种证之原理。每案叙某病之脉证与治方。不惟见著手成春之效,且公善于人,一片仁慈之心,...
...,故长期服用雷公藤片以缓解症状。胃脘部胀气,偶有嗳气反酸,半年前胃镜检查提示浅表性胃炎。患者平素饮食较清淡,纳食不香,大便每日一行,质偏稀,小便正常,绝经6年。舌尖红,苔白,脉沉细。证属脾胃气虚,阴火上炎,治以升发阳气,潜降阴火,方用补中...
...必识脉治.必求本轩岐微蕴再彰.今日天下之幸.万世之庆也.今举其非者于后.脉经以浮脉谓举之有余.按之不足.脉诀乃谓寻之如太过.据此乃浮兼洪紧实之.象岂浮之体乎.谬一也.又脉经以沉脉谓重按至筋骨乃得.脉诀乃谓缓度三关.状如烂绵.岂知沉尚兼迟数...
...作者:吴正伦 朝代:明朝 年份:1573年 序 刻脉症治方序 刻脉症治方小言 脉症治方凡例 卷之一\风门(中风瘫痪疠风惊风附 伤风) 中风(附瘫痪疠风惊风) 伤风 卷之一\寒门(伤寒 中寒 瘟疫大头病附 内伤脾胃附) 伤寒 中寒 温疫(...
...脉浮为表.治宜汗之.若脉浮大.心下硬有热.属脏者攻之.不令发汗.脉沉为里.治宜下之.若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微汗之.脉促为阳.治宜清之.若脉促而厥冷.炙之温之.此又非促为阳盛之论矣.脉迟为寒.治宜温之.若阳明脉迟.不...
...□ 卓思源 安徽省中医院 《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两种方法。反治即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方法,又称从治,常见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法。 安徽中医学院徐经世主任医师提出以酸治酸是一种反治方法,胃脘疾病...
...长于脉诊与望诊。案中每多记述患者形体、色泽,或以形治,或从脉症入手。附录一卷,载有汪氏门人陈钥论参耆用法二则和李迅所撰汪机小传一篇。现存明、清刻本及石印本。本书又收入《汪石山医学八种》中。...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