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经验。 小儿夜啼多为日间精神如常,入夜则惊哭啼闹不安,食欲欠佳,大便偏干。素有脾寒、心热、惊骇等致病之说,治疗有别。 笔者在诊疗时,不论其为寒、为热、为惊、为滞,概从肝、胃、肠人手用药治疗,总可见效。治小儿夜啼,取昼鸣夜息之意,应用钩藤...
...人中在鼻下方、唇上方的皮肤纵沟鼻唇沟。 【人中(水沟)】 在鼻下方、唇上方的皮肤纵沟(鼻唇沟)。古人认为望诊此处以诊察膀胱和子宫(即子处)的疾病。穴位名。位耳唇沟的上1/3处与中1/3的交界,属督脉经。...
...(人)泻肠胃实热人中黄(专入肠胃)。是用甘草末入于竹筒。塞孔。冬月置于粪缸之内。经春取出。悬挂风处。阴干取用。味甘性寒。书载功专入胃。以其味甘故也。(甘入中。)其解五脏实热。以其气寒故也。(寒胜热。)又治温疫诸毒斑狂。及发疮痘黑陷不起。...
...若为口疮实证伴发热者,也可用以下验方:大青叶、鲜生地黄、生石膏、芦根各15~30克,玄参、赤芍、丹皮各6~10克,甘草3克。 本证可用锡类散少许,涂敷患处,1日2~3次。 心火上炎 症见舌上、舌边溃烂,色赤疼痛,心烦不安,口干欲饮,小便短黄...
...疾(大明)。降火,消瘀血,治咽喉口齿生疮疳,珍)。【发明】震亨曰︰人中白,能泻肝火、三焦火并膀胱火,从小便中出,盖膀胱乃此物之故道也。时珍曰︰人中白,降相火,消瘀血,盖咸能润下走血故也。今人病口舌诸疮用之有效,降火之验也。张杲《医说》云︰...
...病名。生于人中部位之疔疮。出《病科心得集》卷上。又名走黄疔、龙泉疔、闭口疔。人中属阳明络脉行经之地,最易发生走黄,病势发展较为凶险,临床上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证治详见疗疮条。...
...整齐的,位置正中,人中沟清晰匀称,颜色黄里透红。 2.如果人中狭长、沟道窄细;或中细下宽、人中短缩、颜色灰暗,一般心脏都不会太好,易发作心绞痛。 3.人中颜色发红,尤其靠近嘴唇处发红,显示热邪侵入,体内有瘀血。 4.人中颜色发黄,表明...
...病症。 【操作方法】 一、穴位的定位 将人中沟均分为上、中、下三段。每段内有3个穴,其穴均在人中沟内,从唇向上顺序命名为沟1~沟9。 此9穴按上、中、下3部分别主治下、中、上三焦的疾病。病位偏于左侧针刺偏左,病位偏于右针刺偏右,偏于下焦上部...
...,升散郁热,降火解毒,对于因郁热所致之口疮,效果颇佳。一般用量为升麻10~15克,人中白15~20克。适用于偏嗜辛辣热物,郁热内生,上窜口舌,以致口舌反复发生口疮,疼痛,喜冷饮,口臭气秽,大便秘结或不爽,舌质紫红,苔黄腻,脉沉数者,用之升...
...黄)、人中白、鸭嘴胆矾5种细末各少许(计炭7成药3成),频频吹之。虽已闭之喉,犹能开通1线,即以蜜水冲少许服亦良。【摘录】《经验各种秘方辑要》...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