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学说分类概论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的病变。 如面见青色,喜食酸味,脉见弦象,可诊肝病。 面见赤色,口苦,脉洪数,可诊心火亢盛。 2、用于推断病情 (1)内脏疾病及其相互关系的异常变化,可从面部色泽的变化表现出来。可据主色与客色的五行关系,来推测之顺逆。 主色:五脏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589.html

五行源于对生的认识(下)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图1 土载四行 图2 河图 图3 行 图4 五 从太阳崇拜(四时) 衍变到天地交泰(五行) 从生命本体出发,既然生殖是男女双方的行为,那么在被拟人化的无生命世界里也必然存在着二元因素,这也就导致了中国哲学的二元思维持征。《左传·昭公三十二...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8794.html

中医理论与五行学说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脾,即木乘土;而脾及肝,即土侮木;而肝脾之间的相互病理影响,则木郁土虚或土雍木郁。肝病影响到心,及子;影响肺,即木侮金;影响肾,即子及母。 依靠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方法所获得的信息均有其五行归属,据此,可以综合判断患者的疾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702.html

中医学利用五行学说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即土侮木;而肝脾之间的相互病理影响,则木郁土虚或土雍木郁。肝病影响到心,及子;影响肺,即木侮金;影响肾,即子及母。 依靠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方法所获得的信息均有其五行归属,据此,可以综合判断患者的疾病。比如,患者面色发青,喜食...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720.html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_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的相乘与相侮。 (1)相生关系的传变 相生关系的传变,是指疾病顺着或逆着五行相生次序的传变。包括“母及子”和“子犯母”两种类型。 ①母及子:指疾病由母脏波及到子脏的病理过程。如肾属水,肝属木,水能生木,故肾母脏,肝子脏。肾病波及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lilun/a10937.html

邪在肺五脏六腑受病发咳逆上气_《针灸甲乙经》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从肺脉上至于肺气则肺寒,肺寒则内外合邪,因而客之,则肺咳。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人与天地参,故五脏各以治时感于寒,则受病也。微则咳,甚则痛。乘秋则肺先受邪,乘春则肝先受之,乘夏则心先受之,乘至阴则脾先受之,乘冬则肾...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jiayijing/661-14-3.html

逆顺相传至困而死_《类经》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传五脏而当死,(不早治,必至相传,远则三月六月,近则三日六日,五脏传遍,于法当死。所谓三六者,盖天地之气,以六节。如三阴三阳,是六气,六阴六阳,是十二月,故五脏相传之数,亦以三六尽。若三月而传遍,一气一脏也;六月而传遍,一月一脏...

http://zhongyibaodian.com/leijing/481-9-7.html

诊四时五行相克歌_《脉诀刊误》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春得秋脉定知死.死在庚辛申酉里.夏得冬脉亦如然.还于壬癸为期尔.严冬诊得四季脉.戊己辰戌还是厄.秋得夏脉亦同前.缘丙丁相刑克.季月季夏得春脉.克在甲寅应极.直逢乙卯亦非良.此是五行相鬼贼.内经难经并以天干五行论克贼.脉诀又以地支并论....

http://qihuangzhishu.com/943/38.htm

五行_《气功外气疗法》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五行学说是古人用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代表,阐明事物的属性和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说理工具。明·张介宾《类经图翼·五行统论》说:“五行即阴阳之质,阴阳即五行之气,气非质不立,质非气不行,行也者,所以行阴阳之气也。”这说明了五行和阴阳的...

http://qihuangzhishu.com/140/12.htm

五行说_《医理真传》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因能掌握五行之枢要治病之根本准则,故能历久应用不替。末段谓凡治一切阴虚、阳虚,务在中宫脾胃上用力,只要将阴虚、阳虚辨确,三法皆可变通,将五行说落到实处,实较一般空论更有价值。□问曰:《内经》言“冬伤于寒,春必温”,可另有说乎?答曰:冬月...

http://zhongyibaodian.com/yilizhenchuan/1213-12-7.html

共找到401,21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