腧穴学总论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部位。腧与“输”通,有转输的含义,“穴”即孔隙的意思。腧穴在《内经》中有“节”、“会”、“气穴”、“气府”、“骨空”、“溪”等名称。《甲乙经》中称为“孔穴”、《圣惠方》中称为“穴位”。 腧穴是针灸施术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559.html

腧穴的分类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腧穴可分为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三类。 十四经穴:十四经穴为位于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的腧穴,简称“经穴”。经穴因其分布在十四经脉的循行线,上所以与经脉关系密切,它不仅可以反映本经经脉及其所属脏腑的病证,也可以反映本经脉所联系的其它经脉、脏腑...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558.html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改编的卷本。后者曾补入了一篇“针灸避忌太一之图”,并改名《新刊补注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现存明刻本、清刻本。1949年后有影印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94/268.htm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改编的卷本。后者曾补入了一篇“针灸避忌太一之图”,并改名《新刊补注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现存明刻本、清刻本。1949年后有影印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241.htm

腧穴的作用_《针灸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一)近治作用是一切腧穴主治作用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如所有腧穴均能治疗该穴所在部位及邻近组织、器官的局部病症。(二)远治作用是十四经腧穴主治作用的基本规律。在十四经穴中,尤其是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不仅能治疗局部病症,还可治疗本...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xue/93-3-2.html

天干配属脏腑经络与五季_《手掌与疾病》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壬属膀胱癸肾脏,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同归入癸方”(《针灸大全·卷之》)十二经纳天干歌。但明代医家张介宾对于三焦、心包络的天干配属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壬癸属水,三焦为“决渎之官”诚有可言,但心包络称为“心主”,心属火,怎能归入癸水呢?因而...

http://zhongyibaodian.com/jibingyuceyuzuijiazhiliao/134-4-2.html

腧穴总论_《针灸学》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腧,本写作“输”,或从简作“俞”,有转输、输注的含义,言经气转输之所;穴,即孔隙的意思,言经气所居之处。腧穴在《内经》中又称作“节”、“会”、“气穴”、“气府”、“骨空”等;后世医家还将其称之为...

http://qihuangzhishu.com/93/6.htm

腧穴注射法_【中医宝典】

...【概述】腧穴注射法,一般是指将某些中西药物注人腧穴或特定部位的一种疗法,所以又称为水针法。它具有针刺和药物的双重作用。【器具药物】(1)器具:常用1、2、5、10、20毫升的消毒注射器或一次性注射器。一般穴位多用5号齿科长针头,眼部穴用4...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774.html

腧穴的发展、分类和命名_《针灸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一)腧穴的发展腧穴是人们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发现的治病部位。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当身体某一部位或脏器发生疾病时,在病痛局部砭刺、叩击、按摩、针刺、火灸,发现可减轻或消除病痛。这种“以痛为输”所认识的腧穴,既无定位,又无定名,是认识腧穴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xue/93-3-1.html

先秦两汉时期针灸特色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进入汉代,社会渐趋稳定,为系统总结前人经验提供了较好的社会条件,同时阴阳五行学说已经发展成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哲学。 针灸的发展,从起源到理论体系的建构,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经验积累过程,在积累了相当数量的实践基础的时候,适逢战国“诸子蜂起,...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455.html

共找到148,92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