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晓 山东中医药大学 “绮石先生医道高玄,虚劳一门尤为独阐之宗”,汪绮石所著《理虚元鉴》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刊印于世。本书为治虚劳之专著。其对虚劳之证“辨证因,详施治,审脉法,正药讹”,而于阴虚劳嗽吐血之证所论最详,现就绮石...
...……故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阐述了心脏与其他脏腑间的关系,说明无论哪一脏腑功能失常,均可影响心气的正常活动而发病。因此,从五脏辨治窦性心动过缓,可收到好的治疗效果。 ■心气不足 年老体衰,或久病正虚等可导致心气亏虚,气虚则无力推动...
...卫气并出,故或间日一作,或三四日作。作愈迟者,其病愈深。是以疟之轻重,惟在阴阳浅深,于《本经》则有寒温瘅疟,及六经五脏之分,语无漏义矣。丹溪复有食水痰饮败血之别,此不过疟之兼证耳,岂果因此而成疟哉?其外如瘴疟者,出岭南瘴湿之地。牝疟者,多生...
...肾虽寄窍于耳,当知耳为听会,主纳五音,外则宫商角征羽,内则唏嘘呵吹 ,内关五脏,外合六淫,故风寒暑湿,使人聋聩耳鸣;忧思喜怒,多生内塞;其如劳逸,不言而喻。复有出血生脓, 耳底耳,或耵聍(上直庚切,下乃顶切)不出,飞走投入,诸证既殊,治各...
...□ 毛德西 河南省中医院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且危及人的生命。中医学认为冠心病是一种身心疾病,是身心疾病在一个脏腑的集中表现。《灵枢·邪客篇》云:“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强调心脏在五脏六腑中的重要地位。但五脏之间,又有着...
...品。所虑清热太过,难免遗殃。先后数诊竟服四十余剂。咳虽得愈,而脘胀纳呆、胃中发凉之证生矣。余谓君病原由冬病夏治,以热药敷贴肺俞,致肺中伏热而作咳。此非冬病夏治之过,乃医家不善择治之所致也。清肺固是,过剂则败胃伤中矣。予香砂六君汤,数帖寻愈。...
...浮则风,濡则湿,滑则虚。治法各随其宜。麻木余辨 是风湿热下陷入血分阴中,阳气不行。其证合目则浑身麻。亦有痰在血分痒者,血不营肌腠。【治】附子汤 治风、寒、湿痹。附子(炮去皮脐) 桂枝 白芍 甘草 茯苓 人参(各三钱) 白术(一两)行痹,加...
...关键词:《古医籍各家证治诀微》 书评 ——读江一平等主编《古医籍各家证治诀微》之后 《古医籍各家证治诀微》又名《古医籍图书诀微》,本书通过古代医籍文献,探讨各家的证治的诀窍与微奥之处,使读者能在中医、针灸、各家学说诸方面有所受益与启迪。...
...经曰∶饮食不节,起居不时,阴受之则入五脏,填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癖。夫飧泄者,水谷不化也;肠癖者,下痢是也。小儿之病,伤食最多,内有宿食停积,更受外感,则成痢矣。古今方书,以其闭滞不利,故又谓之滞下,其证里急后重,或垢或血,或见五色,...
...脏腑本气郁结所致的病证。见《证治汇补·五脏郁证》。心郁昏昧健忘,肝郁胁胀嗳气,脾郁中满不食,肺郁干咳无痰,肾郁腰胀淋浊,不能久立。详见心郁、肝郁、脾郁、肺郁、肾郁各条。...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