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升降浮沉补泻法_《医学启源》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肝胆∶味辛补,酸泻;气温补,凉泻。注云∶肝胆之经,前后寒热〔不同〕,逆顺〔互〕换,入求〔责〕法。心小肠∶味咸补,甘泻;气热补,寒泻。〔注云〕∶三焦命门补泻同。脾胃∶味甘补,苦泻;气温热补,寒凉泻。注云∶〔温凉寒热〕,各从其宜;逆顺互换,入...

http://qihuangzhishu.com/784/65.htm

用药法_《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用药之忌,在乎欲速。欲速则寒热温凉行散补泻未免过当。功未获奏,害已随之。药无次序,如兵无纪律,虽有勇将,适以勇偾事。又如理丝,缓则可清其绪,急则愈坚其结矣。药有君臣佐使,味有轻重浓薄,人尽知之矣。及其用药也,令人复煎其渣,不知既经煎沸,则轻...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zhunangbuyiyaoxingfu/877-5-7.html

疾徐补泻_针灸疗法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疾徐补泻即缓慢进针、疾速出针为补法,疾速进针、缓缓出针为泻法。 【疾徐补泻】 古代针刺手法的一种。即缓慢进针、疾速出针为补法,疾速进针、缓缓出针为泻法。...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728.html

用药升降浮沉补泻法_《医旨绪余》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肝、胆∶味,辛补、酸泻。气,温补、凉泻。心、小肠∶味,咸补、甘泻。气,热补、寒泻。脾、胃∶味,甘补、苦泻。气,温、凉、寒、热,补泻各从其宜。肺、大肠∶味,酸补、辛泻。气,凉补、温泻。肾、膀胱∶味,苦补、咸泻。气,寒补、热泻。五脏更相平也,...

http://qihuangzhishu.com/742/86.htm

用药寒热论_《审视瑶函》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用药如用兵,补泻寒热之间,安危生死之所系也,可不慎与?虽云目病非热不发,非寒不止,此言夫火之大概耳。内有阴虚、冷泪、昏眇、脱阳等症,岂可独言是火,而用寒凉也今之庸医,但见目病,不识症之虚实寒热,辨别气血,惟用寒凉治之,殊不知寒药伤胃损血,...

http://zhongyibaodian.com/shenshiyaohan/662-5-12.html

灸法补泻法_器具技法_【中医宝典】

...中指出“凡是实证、热证及阳虚发热者,一般不宜用灸法。” 实际上,灸法仅属温补的观点确实值得进一步商榷。如果机械地认为针法属泻,灸法属补,就会无形中否定了针和灸法补泻的实际意义。灸和针是两种各不相同的治疗方法,由于针和灸存在一个共同的特点:...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159.html

五脏六腑咳_杂病_内科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五脏六腑咳指五脏六腑有病时,病气影响到肺也会引起咳嗽。 【五脏六腑咳】 语出《素问·咳论》。中医认为咳嗽是肺脏有病的一个症状。五脏六腑有病时,病气影响到肺也会引起咳嗽。同时咳嗽过久也可以影响到其它脏腑功能的失常。因此,古人发现咳嗽会引起或...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6761.html

补泻丸_【中药方剂】中医药方,中药方

...目录 《疡科选粹》补泻丸 《普济方》补泻丸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疡科选粹》卷四:补泻丸【处方】黄耆1两,木通5钱,甘草5钱,黑丑5钱,斑蝥7个(去翅,炒黑,去斑蝥)。【制法】上锉,用斑蝥7枚,去翅,同药炒焦黑,去斑蝥,余为末,...

http://zhongyaofangji.com/b/buxiewan.html

开阖补泻_针灸疗法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开阖补泻是在出针后用手揉按针孔,使针孔闭塞,称作“阖”;也就是补法。 【开阖补泻】 古代针刺手法的一种。主要是在出针后用手揉按针孔,使针孔闭塞,称作“阖”;也就是补法;如在出针时摇大针孔,不加揉按时,称作“开”;也就是泻法。...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733.html

补泻手法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针刺补泻的操作方法。《针灸大成》载杨氏补泻《十二字分次第手法及歌》,各种补泻法多以手法为名,如称“苍龙摆尾手法”、“赤凤摇头手法”等。有说“补则有补中手法,泻则用泻中手法”。补泻法中有的不属于手法操作则不宜称手法,如子母补泻、呼吸补泻等,...

http://qihuangzhishu.com/166/930.htm

共找到53,09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