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原因 与E-B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腺病毒、柯隆奇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等感染有关。从患儿血清病毒抗体滴度升高病毒培养阳性、活检、尸检等检查得到证实。除以上有关病毒外,VAHS亦可继发于伤寒、粟粒性肺结核、...
...1963年Blumberq在两名多次接受输血治疗的病人血清中,发现一种异常的抗体,它能与一名澳大利亚土著人的血清起沉淀反应。直到1967年才明确这种抗原与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有关,1970年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HBV的形态,1986年将其...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实质细胞变性坏死为主要病变的传染病。现已知肝炎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及戊型5种,由各该型病毒引起。1974年以来提出的非甲非乙型肝炎(NANB型),经近年研究证明,其中...
...差异分析所得的属于黄病毒的庚肝病毒和单链DNA的TTV与人类肝炎的关系尚存在争议。 老年肝炎以乙型肝炎为主,其次 丙型肝炎,2种或2种以上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率高,甲型肝炎极少见。 (二)发病机制 各种肝炎病毒所引起肝炎的病理生理改变,除甲型、戊...
...肝炎病毒为缺陷病毒,需依赖HBsAg才能增殖,可表现为HDV、HBV同时或重叠感染。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慢性HBsAg携带者,血清HDv RNA和(或)HDAg阳性,或抗HD-IgM和抗HD-IgG高滴度阳性,肝内HDv RNA和(或)HDAg...
...【临床表现】 1.潜伏期 本病潜伏期为2~26周,平均7.4周。血制品引起的丙型肝炎潜伏期短,一般为7~33天,平均19天。 2.临床经过 临床表现一般较乙型肝炎为轻,多为亚临床无黄疸型,常见单项ALT升高,长期持续不降或反复波动,患者...
...方法,鉴于本病的发病原理可能与病毒株的毒力、受感染肝细胞的数量和患者免疫系统的效应等因素有一定关系,故应用抗病毒药物、调整机体免疫功能及改善肝细胞功能的药物治疗,可能起一定作用。 1.抗病毒药物 对乙型肝炎病毒有抑制作用的药物有干扰素(...
...1974年Golafield 首先报告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1989年Choc等应用分子克隆技术获得本病毒基因克隆,并命名本病及其病毒为丙型肝炎(HepatitisC)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由于HCV基因组在结构和表型特征上与人黄病毒...
...检查的意义是为了确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提供依据,了解肝细胞是否受到损坏及其严重程度。 常用的检查指标有: 1)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 2)“乙肝两对半”,即检测血清中有无乙肝病毒5种抗原、抗体的简称。它们分别是:乙肝病毒...
...乙型肝炎3项指标的检测。但如经济有困难,可检测HBsAg和(或)抗-HBc,以粗略判断人群HBV感染率。 (2)对贮存宿主的措施: ①隔离病人:急性乙型肝炎病人一般隔离到HBsAg转阴,但如临床已痊愈,HBsAg仍未转阴者,按HBsAg携带者...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