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夏金元时期中外医药交流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月回回太医进药“打里牙”(即塔里牙),一次酬其值竟达15万贯之巨,其进药数量之大足以想见。上述药物的进贡,由于一般均从元廷领取大量的回赐,实际上带有贸易的性质了。 忽必列时期采用的促进农业和工商业发展的经济政策,直接或间接促进了中外医药交流...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37.html

明代中外医学交流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医书的整理研究和中国药“乡药化”的事业。先后撰写了《乡药集成方》、《医方类聚》、《东医宝鉴》和《寿养丛书类聚》等,在中朝医药交流史上作出重大贡献。《乡药集成方》由朝鲜集贤殿直提学俞孝通、典医监正芦重礼和典医监副正朴元德等主笔,以《乡药济生集成...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5-9.html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_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从不同方面奠定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础,形成了中医学的学术范式,确定了中医学理论体系发展的基本路径。 2.晋、隋、唐时期——继承、提高阶段 晋、隋、唐时期,中医学的发展呈现出分支学科在分化中日趋成熟、临床各科大发展及中外医学交流广泛等特点,在对...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lilun/a10987.html

中医征候研究中的方法_【中医宝典】

...中医证候研究如何进行是值得探讨的话题,笔者以痰证研究为例,探讨了中医证候研究的步骤与方法。 建立辨证标准 证候研究当务之急是要确立证的辨证标准。这是关系到证侯研究是否正确的重要前提,也是确保研究结果具备科学性,结果具有可比性的必要条件。应...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492.html

中外专家在沪探讨医学研究新趋向——“代谢组学”助中医药走向世界_【中医宝典】

...认识,将推动中医与现代西方医学的沟通,使其更好地被现代社会所接受。Jeremy Ni-cholson认为,代谢组学与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医学在许多方面有相近的属性,如果将它们有机结合起来研究可能有力推动中医理论的现代化进程。事实上,用代谢组学...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590.html

发扬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先进性_【中医宝典】

...起源和发展于中国,是中华民族研究人体生命过程以及维护健康、抵御疾病的科学,她蕴涵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人文与生命科学有机结合的系统整体的医学知识体系。其天人相应、形神统一的理论与辨证论治方法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具有鲜明...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418.html

中医基础理论的含义与构成_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学说、经络学说和精气血津液三大学说。 藏象学说借助以“象”测“藏”的司外揣内等方法,以研究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联系为中心,结合研究脏腑与形、窍、志、液及外环境的关系,它与经络学说构成中医理论的核心。精气血津液理论主要探讨生命的物质...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lilun/a10983.html

中医药创新发展_中药研究_【中医宝典】

...自身发展规律的前沿技术与方法,加强中医药基础标准、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的研究。 时珍工程重点建设中医药疗效评价体系,开展适合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前沿技术、中医诊疗技术、中药炮制技术、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和中药制药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培育...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1510.html

推进中医临床科研的新举措_【中医宝典】

...中医临床疗效,逐步建立院属各医疗机构交流合作的渠道和资源共享的平台。同时创新符合中医特点的临床研究方法,培育一支临床研究型队伍,促进名医、名科和研究型名院建设。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中医治疗有特色和优势病种的中医疗法、中医诊疗方案、中医诊疗技术、...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2708.html

藏象_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藏象学说是主要借助以“象”测“藏 ”的司外揣内等方法,在研究人体各脏腑形态结构的基础上,以研究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联系为中心,结合研究脏腑与形、窍、志、液及外环境关系的学说。 它是中医学特有的关于人体生理病理的系统理论,也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lilun/a10852.html

共找到125,94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