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药用资源勿轻言“代用”_中药资源_【中医宝典】

...等。常用意味着有效,有效表明有科学道理。虎骨、犀角、羚羊角、麝香、野山参的资源不只存在于中国,但在两千多年的医药文明史上,只有中医发现了些药物的奇特疗效,对人类健康做出了不朽而独特的贡献,而且这些知识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同样应当受到尊重和保护...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1672.html

药用植物濒危保护等级划分中的3大误区_【中医宝典】

...保护的目标。长期以来,药用植物一直没有特定的濒危保护等级划分标准。《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和《中国植物红皮书》中均将收载的药用植物分为濒危种、渐危种和稀有种三类。在国务院颁布的《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中,将保护等级分为三级。一级:...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5324.html

保护和抢救药用植物和动物资源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突出紧迫任务_中药资源_【中医宝典】

...中国药用植物多样性的保护. 1994. 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印刷 袁昌齐等. 2000.中国濒危药用植物资源保护. 张恩迪等编: 中国濒危野生药用动、植物资源保护.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雷菊芳等. 2002. 青藏高原药用植物生长特性及...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1662.html

贵州珍稀濒危及特有药用植物资源保护_中药资源_【中医宝典】

...我们多年的调查研究,贵州有珍稀名贵、濒危及特有药用植物80余种,其中25种为贵州珍稀名贵药用植物,20种为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1](包括交叉重复种,下同),16种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用植物)[2],37种为贵州特有种药用植物。本文所指的珍稀...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1719.html

中国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体系构建_中药资源_【中医宝典】

...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中药资源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我国中药资源达12807种。但我国濒危动植物已达1400多种,部分已经灭绝。被列入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的药用植物有168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药用动物162种。1物种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1958.html

中药资源存在的隐忧 资源匮乏 面临尴尬_中药资源_【中医宝典】

...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消耗不断增加,不仅破坏了自然生态,还使得依赖于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中药行业受到重创。 过度消耗导致野生资源匮乏 据统计,我国濒危动植物已达1400多种,被列入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的药用植物有168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1970.html

资源保护与利用_中药资源_【中医宝典】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药用濒危野生物种保护战略研究课题组,联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和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于2003年8月14-16日在北京西翠会馆举行了麝资源保护利用座谈会,上海崇明东平原养麝有限公司、北京同仁堂、上海...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1825.html

保护中草药基因势在必行_【中医宝典】

...目前我国濒危动植物有1431种,全国经常使用的500多种药材每年约有20%的短缺,占药材市场80%供应量的野生药材严重短缺,对中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我国的中药产业正在面临严重的资源危机,专家呼吁,采取高科技手段保护中药基因...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4786.html

中药资源存在的隐忧_【中医宝典】

...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消耗不断增加,不仅破坏了自然生态,还使得依赖于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中药行业受到重创。 过度消耗导致野生资源匮乏 据统计,我国目前濒危动植物已达1400多种,被列入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的药用植物有168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0539.html

中药产业面临“断粮”保护中草药基因势在必行_【中医宝典】

...资源保护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骆诗文司长在第二届濒危中药资源保护利用战略研讨会上说,我国的药用动植物资源正迅速地消失。上世纪60年代,我国还有鲜石斛专门供应上海、北京、天津等地,最高年收购量达到1万担以上。由于持续的采挖,如今...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4781.html

共找到61,76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