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需要注意什么_中医常识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中医诊病讲究、闻、问、切四诊,其中望诊是诊病的首要环节,它包括了望精神状态、面部气色、舌苔、舌质、唇甲等诸多方面,它是患者留给医生的最初印象,对其他三诊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医角度说,面部不同的颜色、舌苔不同的色质所代表的...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4759.html

中医诊病_中医望诊_【中医宝典】

...对着镜子吐舌头,如果舌头微微颤动,很可能是精神紧张、体力衰退的征兆。 中医通过“诊”可以直接的了解患者身体的寒热虚实。 舌头振颤 对着镜子吐舌头,如果舌头微微颤动,很可能是精神紧张、体力衰退的征兆。 建议:尽快调整作息时间,合理饮食。 ...

http://zhongyibaodian.com/wangzhen/a11809.html

诊病_《百病自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迅速、明显,犹如内脏的一面镜子,能够反映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等各种情况。在近代医学中诊已经形成一种独特的诊断手段。观诊病有以下几种意义:①能判断人体的功能状态。如淡红,柔软灵活,苔薄白而润,说明...

http://qihuangzhishu.com/114/11.htm

诊法常以平旦_《类经》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素问脉要精微论)黄帝问曰∶诊法何如?(诊,视也,察也,候脉也。凡切脉色,审问病因,皆可言诊,而此节以诊脉为言。)岐伯对曰∶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平旦者,阴阳之交也...

http://zhongyibaodian.com/leijing/481-10-1.html

寇宗论(妇科心镜 上)_《古今医统大全》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治妇人虽有别科,然亦有不能尽圣人之法者。今豪贵之家,居奥室之中,处惟幔之内,复以绵 手臂,既不能行色之神,又不能尽切脉之巧,四者有二阙焉。黄帝曰∶凡治病,察其形气、色泽。形气相得,谓之可治也;色泽已浮,滑之易已;形气相失,谓之难治;色夭...

http://qihuangzhishu.com/336/1196.htm

现齿痕未必虚 辨证应分虚湿瘀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李军 周海哲 陕西中医学院国医大师研究所 舌形是中医临床辨证中非常关键的内容。齿痕即为异常舌形的一种,指体边缘可见牙齿的痕迹,又名齿印,多因体胖大而受齿缘压迫所致,医家多认为其主脾虚和湿盛。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诊断学...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6571.html

诊病须知四诊_《知医必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本,肾脉夹本,肝脉绕舌本。本红,属阴虚内热;舌尖红,属心火;本红肿或破碎疼痛,属心脾积热;强,属痰热;卷,属肝气欲绝;不能言,属肾气不至。此类由脏而发者居多,全在乎望之详审,则不诚要哉?第二曰闻。诊病可闻而知者较少,然...

http://zhongyibaodian.com/zhiyibibian5718/305-6-0.html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_《中医诊断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中医诊断学,是历代医家临床诊病经验的积累,它的理论和方法起源很早。公元前五世纪著名医家扁鹊就以“切脉、望色、听声、写(犹审)形”等为人诊病。在《黄帝内经》和《难经》中,不仅奠定了望、闻、问、切四诊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而且提出诊断疾病必须结合...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xue/92-1-1.html

手诊——诊“未病”的有效之道_【中医宝典】

...色诊病是中医诊断中首先强调的方法,但如何进行技术层面的操作,历史资料中则只见大端,具体之道没有论述。笔者在20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发现,手部气色望诊具有可操作性,实践证明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而且对诊“未病”有实际意义。 手部气色望诊笔者...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029.html

外科诊法_【中医宝典】

...外科诊法 第一节 辨病与辨证 中医外科诊疗疾病的特点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先辨病,后辨证。每一疾病都有各自的病名,如有头疽、红丝疗、蛇串疮等,有一定的临床特点,其发病原因、病机变化与转归、预后也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因此临床应先辨病,明确诊断...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252.html

共找到852,34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