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脉象之紧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紧属于复合因素的脉象,它具有形和力度的变化,紧是在张力强亦即弦的基础上,加以指下有不稳定感的,所以有牵绳转索,左右弹人手之说。 紧在早期的医籍例如《内经》中记载的不多,似尚在形成的过程中,例如:“青脉之至也,长而左右弹,……得...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35.html

藏医诊_【中医宝典】

...位于腕后第一横纹一寸之处,藏医以大姆指末节的长度为一寸。因此,藏医的诊脉部位较中医略偏向肘窝部,这是二者差异所在。另外,中医是先诊一侧之后,再诊另一侧之,藏医有时同时以左右双手诊患者双侧之。对于危重病人的生死预后,藏医在足背部的跌阳脉...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0746.html

诊钩玄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变见于气口。”对于这种中医理论上的解说,如何演绎成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来解释,长久以来是件困难的事。 脉搏源于心跳,我们会用心脏的搏动来解释脉象变化。古代人们很早就发现心脏对寸口脉搏的影响,传统的28病中,发烧心跳加快成为“数主热”的依据,...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508.html

正常脉象_【中医宝典】

...(一)正常脉象的特点 正象脉象的特点是:一息四至,闰以五至,相当于每分钟70~80次,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柔和有力,节律一致,寸关尺三部均可触及,沉取不绝。这些特点在学中称为有胃、有神、有根。 1.胃 亦称胃气。表现为位不浮...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386.html

学的现代发展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不断发展给后人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经验和文献。近年来对中医诊学的研究亦不断的深人,其中对于传统学的客观化指标的研究,对局部脉象变化与整体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所反映的信息的研究,对于脉象与病证的关系的研究等,都做出了许多成绩并且还在深人。 中医...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91.html

华氏诊缔造神医的摇篮_【中医宝典】

...不太可能,也许几十年以后能办到…… 传统的中医诊学定位只限于:心、肝、肾、肺、脾、命。而头部、四肢、生殖区、肠区的定位没有说清。也没有能说清糖尿病的脉象如何,动脉硬化的脉象如何,冠心病的脉象如何,癌症又是何种脉象等等。过去古人生活条件不如...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018.html

脉象仪_【中医宝典】

...(综合电)“把脉”是中医里很重要的一种诊断方式,不过西方科学一直很难理解,为什么透过观察脉搏跳动,就可以知道人生了什么病;北京军区总医院有一名行医长达40年的中医生,花了几年时间研究把脉的原理,发明出一种“脉象仪”,用机器来完成把脉的功能...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089.html

_缓的原因、缓怎么办_查症状_【疾病大全】

...平脉;病,一息四至,来去弛缓松懈的脉象中医认为,若来均匀和缓,为平脉,是正常人的脉象。缓多见于湿证或脾胃虚弱。...

http://jb39.com/zhengzhuang/HuanMai337755.htm

——欲知病,必先识常脉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任宏丽 上海中医药大学 ,又写做“脈”,小篆作,本义指血脉、脉搏。《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言“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可见扁鹊重视诊,将学研究到至精至微的程度。 中医诊脉就是用手指在病人手腕的脉搏处,感知病人脉象的方法。三部...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0737.html

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_【中医宝典】

...1.浮脉象特征】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泛泛而有余。 浮图 【临床意义】主表证,亦主虚证。 2.沉脉象特征】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沉图 【临床意义】沉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 3.迟脉 【脉象特征】来迟慢,...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387.html

共找到384,61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