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处的“和”,是作为与“同”相对立的范畴提出的,它是一个包含了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存在,是差异性和多样性基础上的平衡、协调与统一。 春秋战国时期,齐相晏婴进一步发挥了史伯关于“和”的观点,他在回答齐侯“和与同异乎”后指出:倘若没有水火、醯醢、...
...睡眠是平衡人体阴阳的重要手段,是最好的节能,也是最好的储备及充电,更是恢复疲劳、走出亚健康的养生第一良方。 中医睡眠机制是:阴气盛则寐(入眠), 阳气盛则寤(醒来)。所以夜晚应该在子时(21-23点)以前上床,在子时进入最佳睡眠状态。因为...
...理论各异,治病的方式方法也各有不同,都应归属于中医的范畴。 “中医”名称的产生是近代的事。西学东渐,为和西医相区别,便有了“旧医”、“国医”、“中医”等的不同提法﹐“中医”的名称也一直沿用至今。作为中国传统医药学的典型代表,汉医药学自然有着...
...中医话题再次进行对决。昨天(4月4日),以“科技打假”着称的方舟子(图)和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著名中医学家王琦(图)在千龙网在线聊天。这次以“中医是否是科学”为主题的对决双方针锋相对,往往一人说完话之后,没等主持人插话,对方就立刻反驳。...
...顾筱岩(1892-1968年),名鸿贤。上海浦东人。自幼从父云岩、兄筱云习医。父兄早故,年甫弱冠,先后悬壶于浦东和南市城里,仅数载便以活疔疮、愈乳痈、疡科誉满沪上。与当时伤科名医石筱山、妇科名医陈筱宝并称“上海三筱”。1948年去香港,曾...
...□ 郑洪 陆金国 广州中医药大学 近代以降,西风东渐,中医面临生死存亡之变局。中医之路,“返古”还是“维新”?“百年中医沉浮录”透过百年烟云,直指当下。 如果说近代中西医的论争在学术上一直处于相持阶段的话,中医参与论争的形式则在不断更新。...
...□ 张英栋 山西省晋中市第三人民医院 有病不治 常得中医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云: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內伤,不现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曰:“有病不治,常得中医。”大意为:治疗不很恰当的话,用热来治疗热证,用寒治疗寒证,...
...“医”,也要管“堂” 行医40余年的杨经武医生退休后依然忙碌在几家诊所,他说:“我家祖上一家三代是中医,对中医有着深厚的感情。我希望政府能加大对中医的支持力度,让坐堂医安心地治病救人,使传统医学能够发扬光大。” 200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按:岳美中系当代著名中医学家。生前为全国人大常委、政协全国医药卫生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副会长。1976年岳老在中央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创办了“全国中医研究班”,为中医界培养了第一批高级人才。岳老对中医药人才的成长独具...
...最近关于中医在国家医疗体系中的存废问题再次成为舆论焦点,在争论的背后,还是那个经久不息的话题:中医的现代化。为了取得中医的“合法性”,不管是外界还是中医界自身,对中医现代化的努力都不遗余力,但是几十年实践下来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并没有形成...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