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佳医案者即为明证。翻阅《实用中医内科学》和《现代中医内科学》两书,竟然没有升阳散火汤的身影。 升阳散火汤的由来 升阳散火汤出自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原文:“升阳散火汤,治男子妇人四肢发困热,肌热,筋骨间热,表热如火,燎于肌肤,扪之烙手。...
...[配方] 豆豉250克,荆芥10克,黄酒250毫升。 [制法] 将上前2味与黄酒同煎5—7沸,过滤去渣,收贮备用。 [功用] 疏风散寒、解表除烦。 [主治] 外感风寒、发热无汗。 [用法] 口服。随量温饮。 [附记] 民间验方。验之临床多...
...《万氏秘传片玉心书》四顺散解小儿膈热当归、大黄(酒蒸)、赤芍、甘草,水煎服。祖传治发热,不间其症,脾胃虚弱者,以胃苓丸、竹叶,炒米汤吞下;元气虚者。以凉惊丸、竹叶、薄荷、灯心汤送下。随症用引。西 江 月小儿病则生热,须知得病根苗。风寒外感...
...面红和面红恐惧症(blushing and exythmphobia)多因暂时性血管扩张所致。常见于强迫性神经官能症或精神衰弱的患者,女性较为多见。面红可伴其他部位的发红。临床上表现为。感情性面红,绝经期面红,类癌面红,饮酒性面红,组胺性...
...本病常见于强迫性神经官能症或精神衰弱的患者,女性较为多见。面红可伴其他部位的发红。临床上分类如下: 1.感情性面红 有些患者因害羞、愤怒惭愧、紧张、受表扬或批评时可发生面红。 2.绝经期面红 可有阵发性面红,发作短暂,持续5~15min。...
...可见恶寒发热,喘急咳嗽,多痰,腋痛时牵引锁骨上窝部。治以疏散肃散法,用麻黄杏子汤、加味泻白散等方;如因于燥热,除腋痛外,兼见口渴、面红、咯痰干涸,小便短赤等症,治宜清燥泻火,兼以育阴化痰。燥热伤气,方用加味泻白散;燥热伤血,用青金泻白散;肝...
...之剂,外此则悉因主气立法,不专表散之方矣。解风寒外感,则知气血内伤,仲景《伤寒》立法,非第为外感之金书,而并为内伤之玉诀。内伤之人,未必尽由于外感,而外感之家,无不悉本于内伤,解此则内外同归,主客一致,十病九全而不止也。...
...[配方] 荆芥6克,葱白30克,淡豆豉15克,黄酒200毫升。 [制法] 将上药和黄酒,再加水200毫升,煎煮10分钟,去渣备用。 [功用] 疏风解表。 [主治l 外感风寒症、发热、头痛、无汗、虚烦、兼有呕吐、腹泻等症。 [用法] 口服。...
...胀、为风、为痞、为满不食、为表热、为喘。左寸浮,主伤风发热、头疼、目眩及风痰,关浮腹胀,尺浮膀胱风热,小便赤涩。右寸浮,肺感风寒、咳喘、清涕、自汗体倦,关浮脾虚中满、不食、尺浮风邪客下焦,大便秘。” 《李杲十书》:“浮脉所主病,一则为风,...
...病变外,针对原发头痛,按其症状,治疗手法如下: 外感头痛 症状:头痛连及项背,遇风寒加重,兼见恶风恶寒。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者为风寒头痛。头痛而胀,兼见面红而赤,发热,口渴欲饮,目赤齿痛,舌苔黄,脉浮数者,为风热头痛。若头痛身重,肢体倦怠,...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