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四诊----切_【中医宝典】

...切诊是指医生用手在病人身上作某种形式诊察,或切或按,或触或叩,以获得辨证资料。切诊包括脉诊和触诊两个部分。 (一)脉诊 脉诊是以手指按切病人动脉以了解病情内在变化也称切脉或诊脉。 脉为血府,贯通周身,五脏六腑气血都要通过血脉周流...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845.html

脉诊方法和注意事项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用右手按诊病人左手。诊脉下指时,首先用中指按在掌后高骨内侧关脉部位,接着用食指按关前寸脉部位,无名指按关后尺脉部位,三指应呈弓形,指头平齐,以指腹按触脉体,用指腹感觉较为灵敏。布指疏密要和病人身长相适应,身高臂长者,布指宜疏,身矮...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70.html

诊脉要领之胃神根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诊脉时,诊者首先要熟知正常脉象,才能进一步辨别异常脉象。并且,在诊视疾病时,不仅要辨病因、病位、病机,而且还必须了解患者正气盛衰进退,以判断疾病预后。 健康人正常脉象,以及患者脉中正气反映,就是胃气、神气、根气。这种切脉首先要审察...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19.html

正常脉象是指什么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不调,亦不过快或过慢)、有根(尺脉候肾,如两尺脉沉取有力而柔和,即是脉象有根)。 中医切诊时,还十分注意排除影响脉象因素,以避免误断。如从年龄看,脉象小儿多快于成人,年龄越小,脉搏越快;青壮年体多强健,脉多有力;老年人体衰弱,脉来缓迟;...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23.html

《内经》脉法对后世影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内经》而进行。 “脉法”初期应当是经络检查,经络检查里方法之一是诊脉动亦即脉“气”,正式形成诊脉动为主脉诊是《内经》介绍给后A,后世脉法完全是诊脉方法,这亦正是继承《内经》,《内经》诊脉方法和部位尽管不同,同时亦没有提出独...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488.html

寸口、跌阳诊脉法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浮脉即热、数脉即止,热止相搏名日伏,沉伏相搏,名日水”。此指水气病寸口、趺阳相参诊脉法。寸口主上焦数为有热,迟指尺脉迟为主里,水湿气盛,湿与热相搏为里水,而且趺阳脉浮而数为有热,热与水互结,水湿泛溢则为浮肿,水湿内停则为小便不利。...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07.html

脉诊分类、方法与注意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仰卧,手臂与心脏近同一水平。 2.医生布指时先用中指确定关脉部位,然后食指在寸脉部位,无名指在尺脉部位。 3.力度要有举按寻的变化,举为轻取,按为重取,不轻不重为寻。 4.诊脉时医生呼吸要自然均匀,以医生正常一呼一吸时间计算病人脉搏至数,...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65.html

脉诊主要学术思想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从诊脉部位分阴阳以寸部脉为阳,尺部脉为阴。寸主上焦,尺主下焦,如寸脉微,上焦阳不足,无以温煦肌表,故见恶寒;尺脉弱,下焦阴不足,阴虚而发热,因此,可诊断阴阳之不足,或为恶寒,或为内热。 一、以阴阳为辨脉总纲。 阴阳学说不但是辨脉总纲,而且...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79.html

如何正确应用脉诊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脉诊是一种简便而细致诊断方法,要想摸得准确,除掌握各种脉象特点,反复实践,认真分辨外,还要采用正确诊脉方法。 诊脉时,要让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宜向前或略左右伸展平放,并注意使手臂位置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直腕仰掌,以使血流畅通,不致...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88.html

切诊_《中医诊断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两部分内容,脉诊是按脉搏;按诊是在患者身躯上一定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以了解疾病内在变化或体表反应,从而获得辨证资料一种诊断方法。一、脉诊脉诊,是医者以指腹按一定部位脉搏诊察脉象。通过诊脉,体察患者不同脉象,以...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xue/92-2-4.html

共找到1,046,25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