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五 寿自延_养生基础_【中医宝典】

...网站、养生保健杂志令人目不暇接。但归根结底,养生还是先要养性情。孔子早就提出“仁者寿”的观点。唐代名医孙思邈很重视道德修养,他说:“古养性者……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并引用三国时期“竹林七贤”之首嵇康之论:“养生有五,名利不...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015.html

养生有五 名利数第一_养生文化_【中医宝典】

...中医古书《答养生论》中提出养生有五,是哪五呢?“名利不灭,此一也;喜怒不除,此二难也;声色不去,此三难也;滋味不绝,此四也;神虑转发,此五也”。 中医古书《答养生论》中提出养生有五,是哪五呢? “名利不灭,此一也;喜怒...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204.html

即论书法传人——名医书法佳话_【中医宝典】

...不过2元而己。名医程门雪为《何鸿舫编年药方墨迹》曾题诗:“每于烂漫见天真,草草方笺手自亲。不独医林仰宗匠,即论书法传人。”盛赞不独在医界堪称宗师,单论书艺足传后人。 自古医坛书家多,许多名医都是享有盛誉的书法家。东晋著名医家葛洪,少时...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639.html

治病必求本_《此事知》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假令腹痛.桂枝加芍药大黄.桂枝加大黄何为.不只用芍药大黄之属.却于(桂枝汤)内加之.大抵治病必求责.知从太阳中来.故以太阳为本也.又如结胸证.自高而下.脉浮者不可下.故先用麻黄汤解表已.脉沉然后以陷胸汤下之.是本也.至于蓄血下焦血...

http://zhongyibaodian.com/cishinanzhi/859-6-18.html

勿轻服药_《幼幼集成》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初诞之儿,未可轻药。盖无情草木,气味不纯,原非娇嫩者所宜,且问切无因,惟凭望色。粗疏之辈,寒热二字且不能辨,而欲识证无差,未易得也。凡有微疾,不用仓忙,但令乳母严戒油腻荤酒,能得乳汁清和,一二日间,不药自愈。所谓不药为中医,至哉言也!每...

http://zhongyibaodian.com/youyoujicheng/630-7-12.html

药话“香草”_【中医宝典】

...鱼类、贝类一起烹调,或者打碎浸泡于橄榄油做调味用。中医认为,具有健胃、祛风、化痰、催乳的功效。 贺林建议:对于这些西餐中新鲜芳香植物做成的配菜或调味品,人们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有利于保健的品种食用。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7005.html

岁篇·卷二十四·论衡

...。假令太岁在甲子,天下之人皆不得南北徙,起宅嫁娶皆避之。移东西,若徙四维,相之如者皆吉。何者?不与太岁相触,不抵太岁之冲也。实问:避太岁者,何意也?令太岁恶人徙乎?则徙者皆有祸。令太岁不禁人徙,恶人抵触之乎?则道上之人,南北行者皆有殃...

http://wenxue360.com/guji/6147.html

十二经以原为俞三焦以俞为原_《针灸素要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补泻各经原穴。凡此十二原,非泻子补母之法,虚实通用。故五脏六腑有病,皆取原。六十七曰∶五脏募皆在阴而俞在阳,何谓也?然阴病阳,阳病阴,故令募在阴俞在阳。滑氏曰∶募与俞五脏空穴之总名也,在腹为阴,则谓之募,在背为阳,则为之俞,募犹募结之...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sunanyaozhi/780-7-16.html

无题·相见时创作背景_【古诗文大全】

...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

http://wenxue360.com/gushiwen-shangxi/1032.html

俞樾“废医存药”论及历史影响_【中医宝典】

...可以研究的结论。1926年,余云岫在《三三医报》上又发表《旧医学校系统案驳议》一文,再次援引俞樾的废医之论:“药之而愈者,乃不药而愈者也,不药不愈者,则药之不愈。”余云岫“把此文中稍可取法者借用无遗,如他论中医不可因历史久远而保存...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680.html

共找到554,13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