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腑--三焦_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辨证理论,将肝肾的病证也纳入下焦,扩大了下焦的范围。治疗下焦的病证,一般用药须质地沉重下行,才能达下焦所而起到治疗作用。故吴鞠通《温病条辨》说:“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另外,三焦还作为温病的辨证纲领,称之为辨证之三焦,它是温病发生发展...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lilun/a10893.html

三焦辨证及其传变_【中医宝典】

...三焦辨证是清代医家吴瑭(吴鞠通)在《内经》及叶桂等医家论述的基础上,根据外感温热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创立的一种辨证方法。三焦辨证根据温热之邪侵犯人体,导致三焦所属脏腑经络产生病理变化所出现的临床表现,把外威温热的一般过程,划分为三个...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813.html

手少阳三焦经病证_中医辩证经络辩证_【中医宝典】

...本证是手少阳三焦经循行部位及相关脏腑三焦的病证。 主要临床表现:耳聋,耳后疼痛,咽喉肿痛,目外眦痛,面颊肿痛,肩、臂、肘外侧疼痛,小指次指不用,腹胀,水肿,遗尿,小便不利。 机分析:手少阳三焦经脉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出走...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b32331.html

三焦病证的传变_中医辩证_【中医宝典】

...三焦病证的传变,一般多由上焦手太阴肺开始,传入中焦,进而传入下焦,此为"顺传", 标志着病情由浅入深,由轻到重的病理进程。若邪从肺卫而传入心包者,称为"逆传",说明邪热炽盛,病情重笃。 三焦病证自上而下的传变,这是一般的规律。临床有邪...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a11371.html

手少阳三焦经_经络腧穴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手少阳三焦经为十二经脉之一,它的循行路线是:在体内,属三焦,络心包络,并与耳、眼相连。 【手少阳三焦经】 十二经脉之一。它的循行路线是:在体内,属三焦,络心包络,并与耳、眼相连。在体表,起于无名指端,沿上肢伸侧正中线,经过肩部、侧颈部、侧...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6301.html

三焦_《医述》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有三焦少阳之脉,《经别篇》有少阳心主之正,《经筋篇》有少阳心主之筋,《卫气篇》有少阳心主之本等语,似涉有形。今曰无形,然则彼皆非耶?余曰∶所谓有形者,指其经根据附各属经络而流贯者言也。因有此经,故有此。云无形者,非若五腑称长若干,重若干,...

http://qihuangzhishu.com/472/41.htm

三焦经_《医学指归》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耳后肩 肘臂外痛,小指次指不用,脉所经之地也。以上皆经,未及腑也。【本草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三焦为相火之用,分布命门元气,主升降出入,游行天地之间,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上下左右之气,号中清之府。上主纳,中主化,下主出。本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zhigui/843-9-4.html

三焦辨证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三焦辨证是温热辨证方法之一。它是根据《内经》三焦部位划分的概念,结合温热的传变情况总结出来的。心肺病变属上焦;脾胃病变属中焦;肝肾病变属下焦。三焦所属各经的主要症状如下:上焦:手太阴肺经有发热恶寒,自汗头痛而咳等症。手厥阴心包经有...

http://qihuangzhishu.com/109/1259.htm

三焦论_《古今医彻》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内经传入三阴.止曰可泄而已.仲景以下字易之.立大小调胃三承气汤.后人遵而用之.一汗之后.辄尔遽下.遗人夭殃者多矣.不知仲景分痞满燥实坚.有上中下三焦气血水谷之别.不精求其理.则其法不可得而施也.何以言之.上焦者.气分也.主纳而不出.则...

http://zhongyibaodian.com/gujinyiche/735-7-7.html

三焦辩证_《中医诊断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三焦辨证,是外感温热辨证纲领之一,为清代医家吴鞠通所倡导。它是根据《内经》关于三焦所属部位的概念,大体将人体躯干所隶属的脏器,划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从咽喉至胸隔属上焦;脘腹属中焦;下腹及二阴属下焦,并在《伤寒论》六经分证和叶天士卫气...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xue/92-4-7.html

共找到152,31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