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第二节 生理病理观--脏腑气血骨肉、谷道水道气道、龙路火路_民族中医壮医_【中医宝典】

...判断疾病预后的重要依据之一。 壮医对气(壮语称为"嘘")极为重视。这里主要指人体之气。气为阳,血为阴。气是动力,是功能,是人体生命活力的表现。气虽然肉眼看不见,但可以感觉得到:活人气息,吸,进出的都是气。壮医判断一个病人是否已经死亡,...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3109.html

第五章 第三节 方剂学的萌芽_民族中医壮医_【中医宝典】

...中,可见到收入厂部分岭南地区的解毒、治瘴气的方药,其中包括壮医方药,说明壮医方剂学在这一时期已开始萌芽。 1.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孙思邈是唐代著名医家,精通诸子百家学说,著有《干金要方》、《千金翼方》等医书。孙氏虽为中原人,...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3143.html

壮医理论的萌芽_【中医宝典】

...标志是壮医对岭南及壮族地区常见和多发的瘴、毒、蛊、痧、风、湿等病证的防治达到丁相当的水平。 、对瘴病、痧病的认识 在这一时期,由于壮医理论的萌芽和医疗经验的积累、发展,使壮医对壮族地区多发病、常见病有了较明确、较深刻的认识,尤其是对瘴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186.html

第六章 第三节 病因病机论--毒虚致百病_民族中医壮医_【中医宝典】

...并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有可能提高到一定程度的理性认识,在这个基础上形成壮医的病因论--毒虚论。 壮医认为,所谓毒,是以对人体是否构成伤害以及伤害致病的程度为依据的。有的毒性猛烈,有的则是缓慢起毒性作用;有的为有形之毒,有的为无形之毒;有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3111.html

壮医概况_【中医宝典】

...南方少数民族医药在祖国传统医药学中的明确地位。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1年),是壮医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壮医除了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及广西各地方志中有记载外,尚开办有地方医药教育机构,出现了不少壮族医药家。 纵观古代壮医的发展,...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6868.html

第四章 第二节 壮药知识的积累_民族中医壮医_【中医宝典】

...随着采矿业的兴起,逐渐认识了矿物药,并逐渐总结积累,渐而发展成为壮医的药物治疗方法。 1976年,在广西贵港市罗泊湾号汉墓中出土了大批植物种子和果实,经广西农学院(今广西大学)及广西植物研究所鉴定,计有:稻、粟、大麻、黄瓜、香瓜、番木瓜、...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3131.html

壮医内科学的发掘整理研究通过专家鉴定_【中医宝典】

...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该课题研究历时3年,收集了大量文献资料,就壮医内科发展史、基本理论、内科病因病机、常用诊疗技法、内科证治规律及辨治特点、40多种内科病症的具体诊疗等进行了深入的整理研究。整理保存了批名老壮医诊治内科疾病的宝贵经验。...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204.html

壮族医学特色诊疗_民族中医壮医_【中医宝典】

...诊断 除了目诊之外,壮医还有不少颇具特色的诊断方法,而且多强调整体诊察、数诊合参,以其对疾病的本质获得较为正确的认识。 )望诊 即通过肉眼观察而诊察疾病。因人体有谷道、水道、气道与自然相通,龙路、火路沟通体内,五脏六腑之精华皆上注于目...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3153.html

第四章 第一节 早期农业对壮医药的促进作用(2)_民族中医壮医_【中医宝典】

...四、动物类 壮族地区动物资源十分丰富 , 林吕何《广西药用动物》书就收有动物药125 种。壮族先民长期以来依山傍水而居,养成了喜食动物的习惯,甚至生饮某些动物的血液。如《岭外代答》曰 :"深广及溪峒人,不问鸟兽蛇虫,无不食之。"壮族民间...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3136.html

第三章 第三节 花山崖壁画与早期的壮族医药_民族中医壮医_【中医宝典】

...个。从左江上游的龙州县岩洞山到下游的扶绥县青龙山崖壁画地点,其画绵延200多千米,形成条规模宏大的崖壁画长廊。特别是宁明县花山崖壁画,在宽200米,高约40米的临江一面的崖壁上,密密麻麻地布满各种用赭红色颜料绘成的、色彩鲜艳的画画像高达...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3126.html

共找到793,94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