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妊受温病兼下痢_中医文化中医医案_中医宝典

...怀妊受温病兼下痢 病人基本资料 天津张氏妇,年近三旬,怀妊,受温病兼下痢。 病因 受妊已六个月,心中恒觉发热,继因其夫骤尔赋闲,遂致激动肝火,其热益甚,又薄为外感所束,遂致温而兼痢。 证候 表里俱壮热无汗,心中热极,思饮冰水,...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6201.html

温病兼下痢_中医宝典

...温病兼下痢 病人基本资料 袁姓妇,年三十六岁,得温病兼下痢证。 病因 仲秋乘火车赴保定归母家省视,往来辛苦,路间又兼受风,遂得温病兼患下痢。 证候 周身壮热,心中热而且渴,下痢赤多白少,后重腹疼,一昼夜十余次,舌苔白浓,中心...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488.html

温病兼吐血_中医文化中医医案_中医宝典

...温病兼吐血 病人基本资料 沧州,吴姓媪,年过七旬,偶得温病兼患吐血。 病因 年岁虽高,家庭事务仍自操劳,因劳心过度,心常发热,时当季春,有汗受风,遂得温病,且兼吐血。 证候 三四日间表里俱壮热,心中热极之时恒吐血一两口,急饮新...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6346.html

温病脉证并篇_《医宗金鉴》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适可即止,慎不可过,过则反致变逆。经所谓同病异者,此之谓也。集注程知曰:温病热自内出,故发热而渴不恶寒。风温内外交热,加之自汗,故有身重多眠诸证,有轻重死生之分。医者当以有汗、无汗为辨别之大要,亦即可汗、不可汗为救治之微权。又曰:...

http://zhongyibaodian.com/yizongjinjian/337-4-12.html

温病少阴证_中医文化中医医案_中医宝典

...温病少阴证 病人基本资料 刘××,二十五岁,于季春得温病病因 自正二月间,心中恒觉发热,懒于饮食,喜坐房阴乘凉,薄受外感,遂成温病证候 初得病时,延近处医者延医,阅七八日病势益剧,精神昏愦,闭目蜷卧,似睡非睡,懒于言语...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6353.html

晚清时期我国的中医药教育_中医常识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近代中医教育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晚清时期,从清同治元年(1862年)京师开设同文馆、太医院教习厅复设医学馆,至光绪末年各地出现的中医社团组织,为官办医学教育延续及民办中医教育之兴起。 第二阶段北洋政府时期,从民国二年(...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4841.html

温病少阴证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所致。为其肾阴心阳不能相济为功,是以精神昏愦,闭目蜷卧,烦人言语,此乃热邪深陷气化隔阂之候,在温病中最为险证。正不可因其脉象无火,身不甚热,而视为易治之证也。愚向拟有坎离互根汤可为此病的方,今将其方略为加减俾与病候相宜。 处方 生石膏(...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560.html

温病岐视_《三十年临证经验集》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出院。按:温病岐视一证,临床不甚常见,考诸温病文献,叶、薛、吴、王四大家书中,亦皆缺如。故遇此等证,一时难明病源,前医按《内经》作“精散则岐视”,投以六味地黄汤原亦无可厚非。余诊此症,忆及《近代中医流派经验选集》“夏应堂氏临床经验介绍”一文中...

http://zhongyibaodian.com/sanshinianlinzhengjingyanji510/144-7-4.html

晚清时期的中医教育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近代中医教育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晚清时期,从清同治元年(1862年)京师开设同文馆、太医院教习厅复设医学馆,至光绪末年各地出现的中医社团组织,为官办医学教育延续及民办中医教育之兴起。第二阶段北洋政府时期,从民国二年(...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375.htm

中医教育艰难转型--百年中医沉浮录⑩_中医宝典

...□ 郑洪 陆金国 广州中医药大学 近代以降,西风东渐,中医面临生死存亡之变局。中医之路,“返古”还是“维新”?“百年中医沉浮录”透过百年烟云,直指当下。 1924年9月15日,广州海珠中路麻行街84号,一座传统祠堂样式的建筑里,来自广州、...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3206.html

共找到649,27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