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脉象之长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长亦是具有单因素一个脉象,它特点体长。长见于古籍亦很早,尽管早期没有记载它指征,但内经难经中是屡屡提及,说明它是一个重要常见。 在内经提到季节时已见到长一些端倪,例如在索问·平人气象论上说:“...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47.html

王叔和与脉经_名家名著_【中医宝典】

...这是继难经之后第一部学专著。在此书中,王叔和将古时三部九候诊脉归纳整理又大胆创新,改作了“独取寸口”寸口诊断法。他将脉象分为24种,并与“平脉”(正常人脉象)做了比较区别,对于每种在医生手指下特点,代表病证等等,都...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076.html

难经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经著作。三卷(或作五卷)。原题秦越人撰。但史料上却无法证明。大抵为秦汉之际或东汉以前医家托扁鹊之名而作。本书以问难形式阐述中医基本理论某些疑难问题。总设八十一篇,故名八十一难。第1-22难论述诊,其中提出“独取寸口”诊脉方法...

http://qihuangzhishu.com/192/278.htm

难经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经著作。三卷(或作五卷)。原题秦越人撰。但史料上却无法证明。大抵为秦汉之际或东汉以前医家托扁鹊之名而作。本书以问难形式阐述中医基本理论某些疑难问题。总设八十一篇,故名八十一难。第1-22难论述诊,其中提出“独取寸口”诊脉方法...

http://qihuangzhishu.com/192/720.htm

难经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经著作。三卷(或作五卷)。原题秦越人撰。但史料上却无法证明。大抵为秦汉之际或东汉以前医家托扁鹊之名而作。本书以问难形式阐述中医基本理论某些疑难问题。总设八十一篇,故名八十一难。第1-22难论述诊,其中提出“独取寸口”诊脉方法...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590.htm

诀_中风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后世知斥高阳生之讹诀,而不知辨王叔和之脉经,总由不读之过也。谓∶人迎为颈脉。即结喉两边之人迎穴也,叔则指为左手名。难经谓∶阳得寸内九分,阴得尺中一寸。并无关地步,叔则强分三段,又将奇经八脉概附...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fenglun5662/277-12-0.html

难经词义释疑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贾延利 山东中医药大学 难经是我国古代医学典籍。它继承了汉代以前医学成就,并对汉以后医学发展有一定贡献。全书用问答形式,辑为八十一难。由于难经写作年代久远,文词古奥,今就其中几个词义提出一点看法,以期能更准确地理解原文。 ...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9118.html

学辑要学辑要评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并不像卢氏、俞氏独宗古法否定后世态度作法。 学辑要评为清末廖平取丹波氏此书评注而成,廖氏为著名今文经学家,于古籍有很深湛功力。又兼具今文家思想开拓特点,当时太素初由日本传回,廖氏遍考元明以来诸家所见之古经文献,足徵信心更大...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64.html

三国两晋南北朝医学理论研究与文献整理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危殆立至”(王叔和:脉经,卷一,形状指下秘诀第一、二页,清光绪辛卯(1891)池阳周氏校刊本)。这对后世辨有很重要启示作用。4、确立三部脏腑分候定位诊脉独取寸口首倡于难经,但难经并未解决寸口切脉寸、关、尺分部等...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1-3.html

古脉法学著作学古诊则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虽然亦是使用三指实际是以两指诊脉,这就符合了难经以诊阴阳为手段而关则是“阳出阴人”界限原意,用两指就实现了诊阴或阳,同时诊关以了解阴阳出入表现,这种方法尽管没有通行,但对于研究实践难经无疑是有贡献。 自二十二段起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71.html

共找到1,102,43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