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与中医学发展相关性探讨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4]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见阴阳学说中医理论核心,源自易经无疑。易经·系辞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为父,坤为母,生震、艮、坎、巽、离、兑...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405.html

阴阳范畴特性_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其本质是一种关系说明。因而由于所标示对象不同,阴阳具体所指也就相应有所区别。如朱丹溪局方发挥所说:“阴阳二字,固以对待而言,所指无定在。”因此,在学习和运用阴阳学说时,首先须明确某一陈述中阴阳确切所指,然后才能进行分析比较,...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lilun/a10962.html

中医理论与五行学说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季节为序,相资生、相养助,叫五行相生;五行之间,以季节相间为序相制约、相抑制,叫五行相克。有相生则不会导致某行不足,有相克则不会造成某行太过,从而保证了一年之中气机变化稳态。内经把五行和阴阳并列起来,都看成是化育生命本源。五行学说...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69418.html

阴阳二气关系养生_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用于养生与治病 素问·至真要大论记载:“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就是说医生看病也好,给人养生调理也好,根本目的都是细心分析阴阳失衡点,来调理使身体归于阴阳平衡。阴阳学说用以指导疾病治疗,一是确定治疗原则,二是归纳药物性能。 ...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lilun/a10961.html

阴阳学说及基本内容_【中医宝典】

...下降、寒冷、晦暗、物质、机能衰减,都属于阴。 1、阴阳对立斗争:阴阳两方面的相互对立,主要表现于它们之间相相互制约,相互斗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盛则阳病,阳励则阴病”。就是指出了阴阳胜负、失调,就要导致疾病发生...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466.html

藏象学说形成_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藏象学说形成,以内经成书为标志,而历代医家不断有所补充与发展。 其形成基础,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古代解剖知识积累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对脏腑形态已有了一定认识。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上古俞跗治疗疾病云:“乃割...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lilun/a10856.html

不可曲解阴阳对立统一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王金亮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 近读6月22日中国中医药报马予良、石玉山先生所作阴阳理论不是“对立统一理论”(以下简称为马文)一文,对其观点不能苟同。阴阳学说作为中医学基础理论,其“对立统一”之基本内容早已为广大中医界同仁所共识,...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9375.html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_【中医宝典】

...阴阳偏胜包括阴偏胜和阳偏胜,是指在邪气作用下(或本身机能病理性亢奋)所致阴或阳任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病变,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阴阳偏衰包括阴偏衰(阴虚)和阳偏衰(阳虚),指阴或阳...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447.html

中医脉胳学说构建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中国挖掘、继承和创新中医原创理论获得重要进展──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主审、吴以岭主编,全面阐述中医脉络理论原创研究成果专着脉络论日前在北京推出。 由中国科技出版社出版这部着作共210万字,是全国8家科研院所承担「脉络学说构建及其...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705.html

阴阳特点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中医学中的阴阳学说原自中国古代人民自然观,古时人民从生活中,观察到各种对立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并归纳出“阴阳概念,故黄帝内经中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阴阳学说认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629.html

共找到1,086,72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