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竹林寺女科秘方》:“产后双脚痛不可忍者,乃下血虚也。下元清冷,寒邪入骨。治宜乌药顺气散加减(乌药、僵蚕、桔梗、枳壳、天麻、白芷、干姜、川芎、石南藤、陈皮、乳香、麻黄、甘草、桑寄生、葱头、加姜三片)。”...
...病证名。指月经来时,色如黑灰或如黑豆汁样。《竹林寺女科秘方》:“此属虚弱血衰之症。如见面色青,嗜睡,或卧不安,五心烦热,口舌干,头目眩晕,小腹作痛者,宜服调经丸。若沉黑色败,由于虚寒者,宜补中益气汤、理中汤、归脾汤等温之。”...
...病证名。《竹林寺女科秘方》:“伤于生冷又触于热毒,以致经来咳血,痰气急满,五心烦热。宜先用五虎汤(陈皮、甘草、桑皮、桔梗、苏子、石膏、知母、枳壳),次用紫菀汤(阿胶、桑皮、紫菀、五味子、杏仁、冬花、桔梗、苏子、贝母、陈皮、枳实)。”...
...病证名。又名经来黄色、月水色黄。《竹林寺女科秘方考》:“经来如黄泥水,全无血色,乃大虚大寒,不可用凉药,宜乌鸡丸、服半月,非但病愈,兼能怀孕,再用加味四物汤(四物汤加乌药、延胡索、小茴香、生姜、黑枣),以暖其经、和其血。”临床少见。...
...病名。见《竹林寺女科秘方》。多因肝郁脾虚,郁久则生热,虚则血益亏,冲任失养,复为热伤,故经来或多或少不定,兼见面色萎黄,头目眩晕,饮食不思,五心烦热等。治宜先用清凉散(黄芩、知母、当归、丹皮、茯苓、白芍)退去虚热,后用调经四物汤(四物汤加...
...妇产科著作。一名《傅氏女科全集》、《女科全集》。旧题:清·傅山撰。约成书于17世纪。四卷。1827年始有初刊本。其中《女科》二卷,内容有带下、血崩、鬼胎、调经、种子、妊娠、小产、难产、正产、产后等10门。共77条、78症、43方,论述妇科...
...妇产科著作。一名《傅氏女科全集》、《女科全集》。旧题:清·傅山撰。约成书于17世纪。四卷。1827年始有初刊本。其中《女科》二卷,内容有带下、血崩、鬼胎、调经、种子、妊娠、小产、难产、正产、产后等10门。共77条、78症、43方,论述妇科...
...妇产科著作。一名《傅氏女科全集》、《女科全集》。旧题:清·傅山撰。约成书于17世纪。四卷。1827年始有初刊本。其中《女科》二卷,内容有带下、血崩、鬼胎、调经、种子、妊娠、小产、难产、正产、产后等10门。共77条、78症、43方,论述妇科...
...王宇泰《女科证治准绳》序云∶妇人有专治方,旧矣。史称扁鹊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语兼长也。然带下,直妇人一病耳!调经杂证,怀子免身,患苦百出,疗治万方,一带宁遽尽之乎?世所传张长沙《杂病方论》三卷,妇人居一焉。其方用之奇验,奈弗广何...
...医者,意也。《灵》、《素》具在,非神而明之,则拘守成方,将为斯世厉。顾医难,而医妇人女子尤难。昔人以小儿为哑科,窃意女科亦然。盖小儿不能言,而妇女则言不能尽,惟得之指下,洞见乎脉与证之相符,庶不致于差谬矣。吴航陈修园先生,儒也。幼读岐黄,...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