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至东汉时期(6)药物学理论形成_医药溯源_【中医宝典】

...用药经验和药物学知识作了系统而全面总结,不仅为中国药物学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也极大地促进了临证医学进步。 成书年代与流传 关于神农本草经成书年代,历来说法不一。汉书·艺文志中没有收录该书,从梁代阮孝绪七录隋书·经籍...

http://zhongyibaodian.com/suyuan/b34774.html

神农本草经目录_序例_本草纲目完整版_本草纲目在线阅读

...神农本草经目录(时珍曰︰神农古本草凡三卷,三品共三百六十五种,首有名例数条。至陶氏作别录,乃拆分各部,而三品亦移改,又拆出青葙、赤小豆二条,故有三百六十七种。逮乎唐、宋,屡经变易,旧制莫考。今又并入已多,故存此目,以备考古云耳...

http://zhongyibaodian.com/BCGM/shennongbencaojing-mulu.html

丰富多彩民间本草著作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研究:南宋已经出现了现知最早神农本草经辑本——本草正经,以嘉祐本草为底本,“摭旧辑为三卷”,并对神农本草经内容进行了考证。此书至明代尚存,今已亡佚。南宋另一文人郑樵曾著本草成书24卷,着重对神农本草经条文进行了...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83.htm

雷公药对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药学著作。四卷(一作二卷)。作者不详。托名雷公。约成书于公元二世纪初。陶弘景认为本书在药物功用、主治及品种方面较神农本草经有所补充。原书已佚。...

http://qihuangzhishu.com/191/1374.htm

雷公药对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药学著作。四卷(一作二卷)。作者不详。托名雷公。约成书于公元二世纪初。陶弘景认为本书在药物功用、主治及品种方面较神农本草经有所补充。原书已佚。...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735.htm

本草学文献整理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整理本草文献付出了艰巨劳动,做出重大贡献。(二)历代本草语译、校点、注释神农本草经语译、校注和辑校。1953年北京医学院药学系开设本草学概论,赵橘黄先生对我国楞代主要本草进行整理,对神农本草经序例、雷公炮炙论及主要本草...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467.htm

理论体系初步形成时期_中医饮食营养学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之术】

...食物成分。所以说黄帝内经一书,为后世饮食疗养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食药结合典籍出现,神农本草经成就随着医学发展,本草学也有了发展。据考证,神农本草经编辑成书约在汉代,是我国现存最早一部药物学著作。在神农本草经中,作为药物...

http://qihuangzhishu.com/484/10.htm

学、撰、辑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在医书作者之下,有时加一“学”字,实际上即是编写,“学”意指学习,谦虚之词。撰,也是编写意思。辑。是编辑,聚集,如神农本草经原书已佚,清·孙星衍等从证类本草中摘出成书(公元1799年),称为辑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09/2864.htm

抗衰老中药排行_中药研究_【中医宝典】

...二、黄芪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脾胃派代表人物李杲认为黄芪益元气而补三焦,清代黄宫绣称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现代研究发现,黄芪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延缓细胞衰老进程。 三、人参 神农本草经认为,人参能...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1250.html

研经言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论著作。四卷。清·莫枚士撰于1856年。本书收作者平生研究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心得体会。着重于对某些问题考证和析义,解释脉症含义,辨析古今病名。疑似病症异同,提出相应治疗方法。并纠正前人注释中的一些...

http://qihuangzhishu.com/195/3319.htm

共找到1,176,73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