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本旨,毫厘千里。(乾隆时日本丹波元简《脉学辑要》亦主此说,引证尚为明晰。)以内科为病言之,则阳升头面,气结胸中,或痰聚上脘者,其脉皆独盛于寸。促速不舒,是其明证。以外科言之,则上部实热,壅而为疡者,亦当有此脉象。丹波氏谓独盛于寸,与溢出...
...目录 《疡科纲要》炉甘丹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疡科纲要》:炉甘丹【处方】上炉甘石(煅,黄连汤淬三四次,拣净,研细,水飞,漂)60克 上血竭15克 海螵蛸(去背)15克 真轻粉12克 乌芋粉60克 漂牡蛎粉30克【制法】上药各研极细...
...脾土卑监;(卑监二字,借用《素问》之“土运不及,名曰卑监”,是土德之卑下也。)而脾?苟非湿与热蒸,亦不四散走窜;惟与热交并,乃始流注于肢体,外达于皮毛。所以治疡之湿,亦必与清热之剂相助为理。有湿而兼风热者,如游风之上行于颈项,洋溢于肩背,则...
...目录 《疡科纲要》芦甘丹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疡科纲要》:芦甘丹【处方】上芦甘石(最细腻者,煅,黄连汤淬3-4次,拣净,研细,水飞漂)2两,上血竭5钱,海螵蛸(去背)5钱,真轻粉4钱,乌芋粉2两,漂牡蛎粉1两。【制法】上药各为极...
...浓腻必所不胜,碍胃减食尤多变幻。彼治伤寒大病善后之法,知能清养和胃者必是伤寒名家;而治疡科溃后调理之时,能守轻清养胃者,亦是疡医老手。惟脓去痛定之后,余肿渐消,胃气既旺,则鲜猪白肉在所不禁。以猪为水畜,味本咸寒,亦有化热化毒功用。炖取清汤可...
...风火暑湿燥寒,天之气也。人在气交之中,强者弗能为害,弱者即留而为病。此五运六气之交乘,宜乎外感之病为独多。治内科学人,无不知时病为一大纲,而外疡亦何莫不然。诚以气化之偏,时邪之胜,其袭入经络脏腑者,则为内病,而袭于肌腠筋肉者,即发外疡。...
...二十五款。 它以“尊孔尚孟”为宗旨,规定“中小学校均加读经一科”,提倡“各省各处设立经学会”。(载一九一五年二月《教育公报》第九册,原题《整理教育要目》)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后,教育部参事室为“厘定学制,确定方针起见”,对《纲要》的存废问题...
...灵枢》《素问》,探索有年,洞垣一方,识其症结,盖其内外科之学,皆有心得。又悯疡科之误人也。故专论之,亦仁人君子之用心矣。顷出所着见示,名曰《心得集》,标识形象,而必探论本原,量其阴阳强弱,以施治疗。余按《周礼·天官》,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
...外科著作。包括《疡科临证心得集》三卷及《疡科心得集汇方》一卷。清·高秉钧撰。刊于1805年。本书记述作者治疗外科病的临床经验心得,特别对于各种不同的外科病证的辨证有较详细的阐述和发挥。书末附有《家用膏丹丸散方》一卷。是有清一代三大外科学派...
...外科著作。包括《疡科临证心得集》三卷及《疡科心得集汇方》一卷。清·高秉钧撰。刊于1805年。本书记述作者治疗外科病的临床经验心得,特别对于各种不同的外科病证的辨证有较详细的阐述和发挥。书末附有《家用膏丹丸散方》一卷。是有清一代三大外科学派...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