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①疟疾的一种。临床以先热后寒(或无寒但热)为主证。又有风伤卫疟、阳明瘅疟等名称。《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火郁之发,民病温疟。”《素问·疟论》:“先伤于风,而后伤于寒,故先热而后寒也,亦以时作,名曰温疟。”又:“温疟者,得之冬中于风...
...病家多怨,察其心似未免骄吝,宜乎伎高贾祸。太史公引《老子》,慨“美好者,不祥之器”,岂其然哉!双湖赵先生,盖伎与心兼良者。籍高邮,侨寓吾兴,深于《素问》、《灵枢》诸书,以医鸣三十年,名动江淮间。惧世医之不辨虚实表里寒热温凉也,着《医学指归》...
...病名。出《难经·五十八难》。①指夏秋季常见的一种温热病。章楠《医门棒喝·湿温》:“湿温者,以夏令湿盛,或人禀体阳虚多湿,而感四时杂气,遂成湿温。虽四时皆有,而夏秋为多。湿热二气胶粘,淹缠难愈。如从下受,则足肿体重;上受,则头目昏闷,胸满腹...
...仲景云.若脉阴阳俱盛.重感于寒者.变成温疟.故朱肱初虞世以小柴胡白虎之类加桂以治之.此则仲景所谓温疟.疟之一证也.今庸医见前人有此治法.不问是何疟证.但见发寒发热.一概治之.疏矣.大抵疟证多端.有暑疟、有食疟、瘅疟、脾寒.而千金又有五脏...
...目录 《温证指归》大复苏饮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温证指归》:大复苏饮【处方】白僵蚕3钱,蝉蜕10个,当归3钱,生地2钱,人参1钱,茯苓1钱,麦冬1钱,天麻1钱,犀角(磨汁,入汤和服)1钱,丹皮1钱,栀子(炒黑)1钱,黄连(酒炒)1...
...曰∶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此常证也。又问∶平伯论风温一十二条,总称暴感时气,肺胃为病。鞠通杂于诸温条中,分治三焦。试问以平伯为然,抑亦以鞠通为然?曰∶总宜遵《内经》“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之论,庶乎宜古宜今。见肺胃之证,即为肺胃之病...
...脉学著作。三卷。清·周学霆撰于1827年。周氏信仰佛道,尝谓:“医理无穷,脉学难晓。会心人一旦豁然,全凭禅悟。”并认为:“全身脉症,于瞬息间尽归三指之下”,故名《三指禅》。又自神其说,谓其脉学曾经“异人”指点而不同凡响。全书自总论以下共立...
...脉学著作。三卷。清·周学霆撰于1827年。周氏信仰佛道,尝谓:“医理无穷,脉学难晓。会心人一旦豁然,全凭禅悟。”并认为:“全身脉症,于瞬息间尽归三指之下”,故名《三指禅》。又自神其说,谓其脉学曾经“异人”指点而不同凡响。全书自总论以下共立...
...温病著作。四卷。清·杨尧章编撰。刊于1856年。本书为阐发吴有性《温疫论》蕴义之作。杨氏于《温疫论》原文后逐条予以辨析,或阐发吴氏立论的精义,或参证个人的学术经验,着重辨明是非疑似之处。对《温疫论》有颇多的注释和发明。卷末另撰胃气论、寒疫...
...温病著作。四卷。清·杨尧章编撰。刊于1856年。本书为阐发吴有性《温疫论》蕴义之作。杨氏于《温疫论》原文后逐条予以辨析,或阐发吴氏立论的精义,或参证个人的学术经验,着重辨明是非疑似之处。对《温疫论》有颇多的注释和发明。卷末另撰胃气论、寒疫...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