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的成就中对古医方的化裁和创新应用是其重要的方面。如孙思邈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化裁和创新了许多经方,张仲景《金匮要略》的当归生姜羊肉汤是治疗寒疝腹痛的一个扶阳补血的良方。孙思邈在此基础上,灵活化裁,扩大了治疗范围,用羊肉汤治疗产后风寒证...
...疾病。提出了三阳脉和三阴脉所呈现的死亡证候及其病机。其中属于三阴脉肉、骨、气、血、筋“五死”证候的内容,在以后的《灵枢经》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 《养生方》《却谷食气》 《养生方》共有32篇,全书以医方为主,其中可辨识的有79方,大多为以...
...》及《伤寒论》中均有“痞”的记载,中医外科在明清已较成熟,出现了系统的专着和不同流派,对“乳癖”的病因病机、症状、体征、诊断、鉴别诊断、治则、预后转归等方面,均有详尽的记载和阐发。发掘和整理这方面文献,对现代开拓中医中药防治乳腺病有着重要的...
...脾寒痞疾。【用法用量】定斋草果饮子(《医方类聚》卷一二二引《简易》)、草果饮子(《永类钤方》卷十三)。【摘录】《易简方》▼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医方类聚》卷一○○引《医方大成》:草果平胃散【别名】对金饮子【处方】苍术(去皮,米汁浸2日...
...历史上最大的中医方剂专著——《普济方》是朱橚对中医药学的又一重要贡献。据有关资料记载,《普济方》编撰于永和四年,全书共168卷,分为1600论,收载药方61738首。该书集明朝以前方书之大成,由朱橚、滕硕、刘醇等共同完成。在编撰形式上采取每论...
...医方著作。本书是后人将宋·苏轼《苏学士方》和宋·沈括《良方》二书合编而成。原书共十五卷。现存十卷本和八卷本二种。流传较广的为十卷本(即《六醴斋医学丛书》本及其影印本)。又名《苏沈内翰良方》。本书除选辑临床各科的验方外,尚有关于医理、本草、...
...各个方面。 一是对宋代历年名医及其事迹的记载。在《夷坚志》中,洪迈记述了诸如庞安时、周史卿、杨吉老、张子刚、徐远同、田道人、谢与权、武元照、滑世昌、杨道珍等当世名医,还记载了一位善治痈疽的女外科医生——张小娘子。这些医者中,既有博儒之医,又有隐逸...
...目录 《医方类聚》封脐艾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医方类聚》:封脐艾【处方】海艾1两,蛇床子1两,木鳖子2对(生用)。【制法】上为细末,和匀。【功能主治】腰膝痛,脐腹冷痛,老人、弱人、妇人小儿泄泻。【用法用量】作1纸圈,于内可以容熨斗...
...长期以来都得到广泛应用,为药食皆宜佳品。 据专家介绍,夏枯草作为药用最早记载见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包括《中药大辞典》在内的历代本草药物书籍及现代药典、中药学教材等,均载明夏枯草是“无毒”的。夏枯草有清肝明目,散结解毒之功效,对目赤羞明、...
...五十年代初,全国各地对中药炮制经验的继承和炮制历史文献的整理,都进行了大量工作。1963年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与山东中医研究所、陕西省渭南卫生学校等单位协作,搜集整理166种中医药文献中有关中药炮制的记载,编写《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