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由来_医药典故_【中医宝典】

...黄帝内经是我国古典医籍中现存最早一部医学,在整个中医发展过程起着重要作用。 该书中阐述理论,一直以来指导着整个中医学术发展,是学习中医不可缺少一部经典读物,也是现代中医院学生学习中医时必读医书。 顾名思义,内经是讲...

http://zhongyibaodian.com/diangu/a10993.html

内经中对望色论述_中医望诊_【中医宝典】

...望面部病色,除一般青赤黄白黑各有所主之病外,内经更是总结了察色之浮沉、夭泽、散抟及上下四大要点。其临床诊断意义在于:察其浮沉,以知浅深,以色浮者为病浅,色沉者主病深;察其夭泽,以成败,据面部之夭枯与润泽判断病之预后;察...

http://zhongyibaodian.com/wangzhen/a11652.html

黄帝内经神妙世界(1)_【中医宝典】

...黄帝内经为中医学奠基之作,中华民族第一部养生宝典,第一部生命百科全书。黄帝内经提出了先进健康理念——治未病,告诉人们养生其实很简单!养生就是养成健康生活习惯。我国至今唯一一位黄帝内经博士后、中医文化养生专家张其成教授倾心...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456.html

防病保健强调动静结合_养生文化_【中医宝典】

...明代嘉靖皇帝晚年追求长生之举,对社会上重视老年人颐养保健。 1. 动静结合,保健延年 方开延年九转法提出静以养阴,动以养阳辨证关系。他说:天地本乎阴阳,阴阳主乎动静,人身一阴阳也。动静合宜,气血和畅,百病不生,乃得尽其天年。 ...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124.html

黄帝内经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籍传本仍被完整保存,而载于汉书·艺文志。东汉末张仲景撰伤寒杂病论、魏末皇甫谧撰针灸甲乙经时,汉书·艺文志十八卷本黄帝内经传本即已不复存在,不仅被分割为素问九卷针经两书,而且亦有所亡失。1、灵枢...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68.htm

黄帝内经放腹水疗法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腹水病人,其病程大约需3~4个月,即百三十五日可愈。这是黄帝内经放腹水治疗全过程,今日之也很实际、很科学,对临床很有指导意义。 笔者于上世纪70年代在某医院消化科病房主管病房,收治一些膨胀(肝硬化)腹水病人,肝硬化除了最后肝昏迷...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4001.html

内经气质理论_中医疾病预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死。素问·经脉别论曰:诊病之道,人勇怯骨肉皮肤,能知其情,以为诊法也。内经气质理论还根据阴阳五态人气血多少,提出了治疗个体差异性,并指出了治疗原则。如前已述及灵枢·通天篇曰:太阴之人,多阴而无阳,其阴血浊,其卫气...

http://qihuangzhishu.com/128/45.htm

从岐黄之术到黄帝内经_【中医宝典】

...中医医术往往又称为岐黄之术,黄指是轩辕黄帝,岐是他臣子岐伯。相传黄帝常与岐伯、雷公等臣子坐而论道,探讨医学问题,对疾病病因、诊断以及治疗等原理设问作答,予以阐明,其中很多内容都记载于黄帝内经这部医学著作中。后世出于对黄帝...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964.html

用中医学健康指导养生_【中医宝典】

...□ 宋俊生 杜元灏 于春泉 等 天津中医药大学 中医健康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经确立了,即天人合一健康形神合一健康阴平阳秘健康正气为本健康。此外,黄帝内经中把头发、牙齿和肌肉作为衡量健康状况...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8808.html

黄帝内经全文_【黄帝内经】

...。除医学理论外,又广泛涉及到天文、地理、气象、物候、历算、哲学等许多方面,因此有人把它说成我国先秦时代百科全书。黄帝内经继承了气一元论哲学思想,其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发展并丰富了内经以前古代哲学。 黄帝内经,流传甚广...

http://wenxue360.com/huangdineijing/archives/198.html

共找到1,091,11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