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_【中医宝典】

...伤寒论(简称“成本”)两种刊本。 张仲景以六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辨证为纲,对伤寒各阶段的辨审证原则和立法、用药规律,以条文的形式做了较为全面的论述。总结了汉代以前有关急性热病与有关病证诊治的丰富经验,奠定了...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511.html

洄溪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著作。一卷。原题清·徐灵胎撰。本书阐析位、审象、因形气以定诊等总论内容,分述大、小、清浊诸脉,冲阳、太溪、真脉、孕、五脏,新病久病、高、章、纲、煠卑、损、太素等。内容较之传统有一些差异,又非系统之作,但论述简要,颇能发挥...

http://qihuangzhishu.com/169/959.htm

洄溪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著作。一卷。原题清·徐灵胎撰。本书阐析位、审象、因形气以定诊等总论内容,分述大、小、清浊诸脉,冲阳、太溪、真脉、孕、五脏,新病久病、高、章、纲、煠卑、损、太素等。内容较之传统有一些差异,又非系统之作,但论述简要,颇能发挥...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872.htm

伤寒论浅注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六卷。清·陈念祖撰。刊于1803年。作者认为“叔和编次伤寒论有功千古”,故本书按王叔和编次的伤寒论原文,删去他认为是王氏所增补的平脉辨篇、伤寒序例、诸可与诸不可等篇。作者于伤寒论注本中推崇张隐庵、张令韶二家,并按其体例...

http://qihuangzhishu.com/193/2120.htm

伤寒论浅注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六卷。清·陈念祖撰。刊于1803年。作者认为“叔和编次伤寒论有功千古”,故本书按王叔和编次的伤寒论原文,删去他认为是王氏所增补的平脉辨篇、伤寒序例、诸可与诸不可等篇。作者于伤寒论注本中推崇张隐庵、张令韶二家,并按其体例...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430.htm

关于丹医秘授古的抄本_丹医秘授古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研究院1962年5月11日]分经候法(周潜川大夫报告)一、分经候之由来古人的分经候与现今独取寸口切脉法有很大区别。分经候不仅具有很多优点,而且在中医理论上也是很有根据的。王叔和的脉经,高阳生的是我国较早的两部专著。在此...

http://zhongyibaodian.com/danyimishougumaifa/1248-4-0.html

订正伤寒论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全称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十七卷(即医宗金鉴卷一-十七)。清·吴谦等纂注。编者鉴于伤寒论的一些旧注本,每多“随文附会,难以传信”,遂予订正,详加注释,并选集过去注本中能阐发仲景经义的见解以备参考。在编次方面,将平脉法...

http://qihuangzhishu.com/167/1632.htm

订正伤寒论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全称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十七卷(即医宗金鉴卷一-十七)。清·吴谦等纂注。编者鉴于伤寒论的一些旧注本,每多“随文附会,难以传信”,遂予订正,详加注释,并选集过去注本中能阐发仲景经义的见解以备参考。在编次方面,将平脉法...

http://qihuangzhishu.com/196/3022.htm

后世的成就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为夸用 著作沿着脉经的路线,凡古代中能为后世所用的都继承到后世中来了,有时限于独取寸口法的形成,亦予以变通发展的继承。如内经的四时本为弦、钩、毛、石,钩,后世不用这个名称,于是改为“洪”。 某些古代以脉象形容词汇作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80.html

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利用切脉诊治疾病,是中国诊断学中的一项独特方法。我国人民很早便发现了人体血液循环的道理,并且发现通过切脉可以观察内脏器官的病变,有关情况在周礼内经等古籍中得到记载。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著名医学家扁鹊总结前人经验,创立了。我们...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497.html

共找到479,22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