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著作。十卷,日本·山田正珍撰于1789年。作者据宋·高保衡、林忆的《伤寒论》校订本,广泛参阅古今《伤寒论》注本(包括日本医家的几种注本),予以辨析、选注、删繁、考订,并将所有条文编列序号,又依《玉函经》补充的1条,共409条。虽为集注...
...伤寒著作。十卷,日本·山田正珍撰于1789年。作者据宋·高保衡、林忆的《伤寒论》校订本,广泛参阅古今《伤寒论》注本(包括日本医家的几种注本),予以辨析、选注、删繁、考订,并将所有条文编列序号,又依《玉函经》补充的1条,共409条。虽为集注...
...关键词:《注解伤寒论条辨[M].第1版.上海:人民卫生出版社,1957:122. [10]钱潢.伤寒溯源集[M].第1版.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1957:342. [11]陆游.老学庵笔记.丛书集成初编[M].第1版.北京:中华书局据津逮...
...。春温条辨第八春温烦热消渴,神迷如寐,舌卷囊缩,肢逆昏厥,此热陷厥阴,真阴欲凅。宜用犀角、羚角、生地、元参、连翘,天冬、麦冬、牡蛎、阿胶、钩藤,鲜菖蒲等味,清络熄风也。按仲景《伤寒》厥阴条云,烦熟消渴,气上撞心,饥不欲食,今兼神昏舌卷,津液...
...伤寒著作。十六卷。清·周扬俊撰于1667年。周氏于《伤寒论》注家中,钦佩方有执和喻嘉言,遂以方氏《伤寒论条辨》、喻氏《尚论篇》两个注本为基础,加上他个人的见解,逐条予以注释,因名“三注”。从对《伤寒论》的注释和对仲景学术思想研究阐发的贡献...
...伤寒著作。十六卷。清·周扬俊撰于1667年。周氏于《伤寒论》注家中,钦佩方有执和喻嘉言,遂以方氏《伤寒论条辨》、喻氏《尚论篇》两个注本为基础,加上他个人的见解,逐条予以注释,因名“三注”。从对《伤寒论》的注释和对仲景学术思想研究阐发的贡献...
...老子任为篇“此两者或利或害”,与杀,活协。邓廷桢曰:杀、活、害为韵。害在祭部,杀、活则祭部之入声。诗蓼莪五章烈、发、害为韵,是其证也。 右景龙碑本五十八字,敦煌本五十七字,河上、王、傅、范本均六十四字。河上题“任为第七十三”,王本题“七十三章...
...□ 洪文旭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伤寒论》中涉及头痛见证的条文,共有17条。其中“太阳病篇”12条、“阳明病篇”、“少阳病篇”、“厥阴病篇”各1条,“霍乱病篇”2条。在这些条文中,对于头痛的论述,有的在讨论主证时提出,有的在论述兼证、变证...
...。一为大青龙汤。《伤寒论》中用大青龙汤者有二节。一为第三十七节。其节明言太阳中风脉浮紧。夫《伤寒论》首节论太阳之脉曰浮,原统中风、伤寒而言。至第二节则言脉缓者为中风,是其脉为浮中之缓也,第三节则言脉阴阳俱紧者为伤寒,是其脉为浮中之紧也。今既...
...《伤寒例》中阳明经病腑病、气分血分,逐一辨明,方可下手,否则如涉海问津矣。冬温条辨第五冬温烦热神昏,舌赤苔黄,口渴咳嗽,斑疹脉数,此邪在肺胃。宜用沙参、连翘、元参、石膏、甜杏、川贝,桑叶、大力、人中黄,牛黄丸等味,清气透斑也。热渐传营,神昏...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