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超尘 北京中医药大学 淳化本《伤寒论》,是六朝传本。孙思邈云:“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不传。”此本即六朝江南诸师秘传本之一,北宋淳化三年(公元992年)收录于《太平圣惠方》卷八,故名淳化本《伤寒论》。此本是北宋校正医书局校订宋本《...
...园参、高丽参、西洋参,仲景并没有用过。 仲景在《伤寒论》的序言中说:“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至晚在东汉,《神农本草经》已成书。《神农本草经》关于人参的记载:“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伤寒著作。六卷(章句四卷,方解二卷)。清·陈恭溥编撰。刊于1851年。作者认为:“凡注解经书,必明句读。”故于《伤寒论》注本中以章句明晰的《伤寒论直解》(张锡驹撰)和颇能阐发精义的《伤寒论集注》(张隐庵编)为基础,予以分章节、句读、参合...
...伤寒著作。六卷(章句四卷,方解二卷)。清·陈恭溥编撰。刊于1851年。作者认为:“凡注解经书,必明句读。”故于《伤寒论》注本中以章句明晰的《伤寒论直解》(张锡驹撰)和颇能阐发精义的《伤寒论集注》(张隐庵编)为基础,予以分章节、句读、参合...
...伤寒著作。十四卷。清·汪琥撰于1680年。汪氏根据《素问》“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的理论,析取《伤寒论》六经脉证治法原文中属于热病的原文,广泛参考各家学说逐条予以辨注。在治法上,不泥守仲景成方,每篇之后选列自晋迄明历代治疗热病的效方与...
...伤寒著作。十四卷。清·汪琥撰于1680年。汪氏根据《素问》“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的理论,析取《伤寒论》六经脉证治法原文中属于热病的原文,广泛参考各家学说逐条予以辨注。在治法上,不泥守仲景成方,每篇之后选列自晋迄明历代治疗热病的效方与...
...伤寒著作。六卷。清·张锡驹撰。刊于1712年。本书与《张卿子伤寒论》相似,只删去王叔和本“伤寒例”,其余照录。宗旨,维护旧论。注释方法亦取“汇节分章”法,其突出见解是“六经六气学说”。认为人与天地相通,正常情况下人体六气运行由一至三,即由...
...伤寒著作。六卷。清·张锡驹撰。刊于1712年。本书与《张卿子伤寒论》相似,只删去王叔和本“伤寒例”,其余照录。宗旨,维护旧论。注释方法亦取“汇节分章”法,其突出见解是“六经六气学说”。认为人与天地相通,正常情况下人体六气运行由一至三,即由...
...伤寒著作。二卷。清·柯琴撰于1674年。作者对前人编集、校注、整理《伤寒论》持有异议,对《伤寒论》的编次及证治、方药进行全面探讨。既不取叔和旧制,又反对三纲鼎立。主张以方名证,方从六经。认为“伤寒、杂病治无二理,咸归六经之节制。六经中各有...
...伤寒著作。二卷。清·柯琴撰于1674年。作者对前人编集、校注、整理《伤寒论》持有异议,对《伤寒论》的编次及证治、方药进行全面探讨。既不取叔和旧制,又反对三纲鼎立。主张以方名证,方从六经。认为“伤寒、杂病治无二理,咸归六经之节制。六经中各有...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