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营养,为现代临床服务。现简要介绍他运用古方的一些经验。 (一)抓住主症,随机应用 如何应用古方来治疗今病?裘氏的经验是,抓住主症,随机应用。裘氏认为,《伤寒论》“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具”,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治疗原则,也是用古方疗今病的...
...胡希恕先生明确提出:“《伤寒论》的六经来自八纲。”反复读《伤寒论》可知,半表半里是产生六经的关键。考证《本经》、《汉书·艺文志》、《伤寒论》可见确切轨迹。半表半里概念仍是八纲病位概念,是表和里的衍生概念,产生于《伤寒论》,如第97条:“血弱...
...”与“阶段”的含义,三阴三阳病之间并不一定依次逐一传递。(三)因证立方、见证用方的论治原则《伤寒论》中的六经辩证相当灵活。三阴三阳每一病都可有多种不同的证候表现,而同一证候表现又往往可以出现在不同的病中。然而,《伤寒论》中一方一证的对应关系...
...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此为三阴不受邪也。伤寒三日,少阳脉小者,欲已也。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
...庞曰∶伤寒一日,巨阳受病,前所说膀胱详矣。《病源》云小肠,虽则误其标本,其手足阴阳自有并病者。故《素问》云∶六日三阴三阳、五脏六腑皆受病,荣卫不行,五脏不通,则死矣。是表里次第传,不必两感,亦有至六日传遍五脏六腑而死者也。《素问》云∶诸浮...
...,非寒气在后也;少阳在侧,前后之间也,非火气在侧也。三阴同法。只因分野、方位、表里以定名,非因风寒燥火暑湿六气以起义也。故人身之三阴三阳者,虚位也。或曰∶三阴三阳为虚位,而《内经》每言燥病即曰阳明,寒病即曰太阳,火病即曰少阳,土病即曰太阴,...
...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内经》谓:“善为脉者,必以比类奇恒,从容知之”。然而,《脉经》曰“脉理精微,其体难辨。弦紧浮芤,展转相类。在心易了,指下难明”。“即欲知病脉,必先识常脉,以常衡变,以变识病,初学之时常含混不清。”徐灵胎...
...五脏阴阳为代表的内因,同时也参照自然因素对人体的影响,把握机遇,趋利避害,从整体稳态上实现疾病向健康的转化,以达“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张克祥.浅谈六经病欲解时的机理及其临床应用[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
...□ 王强 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 2011年5月30日曹东义在《中国中医药报》刊登“邪从正来,攻为复正”一文(以下简称“曹文”)中提出,“无论是外来的,还是内生的邪气,都是由正气转化而来。比如‘六淫之邪’,是从‘六气’转化而来”。笔者认为此...
...的依据。代表医家有尤在泾与钱潢。事实上,二人对法的定义理解不同,研究的角度也颇有差异。(1)尤怡:尤怡治伤寒学,立足于彰明仲景辨证思想,在其《伤寒贯珠集》(1810)中,一方面从治法入手研究证候分析标准,一方面仍以六经为大纲。在三阳病与三阴...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