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遗篇注云∶用圆利针、长针,未刺时,先含口内温针,暖而用之。又曰∶亳针于人,近体暖针至温方刺。凡暖针刺人经络,气得暖而易行也。...
...子午流注针法用语。五门,指十天干隔五相合,即甲与己合,乙与庚合,丙与辛合,丁与壬合,戊与癸合;十变,指十天干相合后的变化,即甲己化土,乙庚化金,丙辛化水,丁壬化木,戊癸化火,又称五运。子午流注针法根据这种五门夫妻相配化生五运的理论,当阳日...
...,言虚邪也。虚邪之中人也甚,故洒淅动形。正邪之中人也微,故但先见于色而不知于身,此节与下章互有发明,所当参阅。此数句与《邪气脏腑病形论》同,详疾病类三。)是故上工之取气,乃救其萌芽;下工守其已成,因败其形。是故工之用针也,知气之所在,而守其...
...(《灵枢·玉版篇》《本输篇》)黄帝曰∶余以小针为细物也,夫子乃言上合之于天,下合之于地,中合之于人,余以为过针之意矣,愿闻其故(《灵枢·玉版篇》。过针之意,谓其言之若过也。)岐伯曰∶何物大于天乎?夫大于针者,惟五兵者焉。五兵者,死之备也,...
...(《素问·调经论》连前篇)帝曰∶经言∶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余已闻之矣,不知其所由然也。(经言,引古经语也。阳主表,其气热。阴主里,其气寒。所以阳虚则寒,阳盛则热,阴虚则热,阴盛则寒也。)岐伯曰∶阳受气于上焦,以...
...腹内虚胀、水食不消,恶寒、不能俛仰。针入三分。灸五壮。 肓门二穴,在第十三椎下,两傍各三寸。《异经》云“与鸠尾相直”。主心下痛、大坚,妇人乳有余疾。灸三十壮。针入五分。 志室二穴,在第十四椎下,两傍各三寸。正坐取之。是太阳脉气所发。针入五分。...
...针具之一。出《针灸甲乙经》。即巾针。《类证本草》谓“布针,用缝布大针也。”参见巾针条。...
...针灸学术语。指留心注意用针的方法。《素问·宝命全角论》:“五脏已定,九候已备,后乃存针。”王冰注:“然后乃存意于用针之法。”...
...《脉经》成书于西晋,辑录了许多脉学著述,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四时经》、《脉法赞》就是其中的两篇,虽其著者已不可考,但能留传至今,则成为早期脉学的珍贵文献。 《四时经》 该篇收录在《脉经·卷一》之中,与《内经》、《难经》及王叔和自己的撰述...
...劳宫 阳池 少海 委中 阴陵泉歌曰 环周八穴灸无功.足下阴陵泉委中.鱼际经渠少商穴.阳池少海与劳宫.妊妇忌针者 二穴(三)合谷 昆仑歌曰 环周二穴慎施针.合谷昆仑可坠妊.妙手安胎亦有术.先从足下补三阴....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