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俞,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胆之背俞穴。在背部,当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布有第十、十一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并有第十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主治黄疸,口苦,呕吐,胁痛,惊悸,胸腹胀满,骨蒸潮热...
...关元俞,经穴名。出《太平圣惠方》。属足太阳膀胱经。在腰部,当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布有第五腰神经后支和腰最下动、静脉后支。主治腰痛,腹胀,泄泻,痢疾,遗尿,消渴及膀胱炎等。直刺1-1.5寸。艾炷灸5-10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
...掌后豌豆骨部入掌内,沿小指内侧至末端(少冲)交于手太阳小肠经。2.主要病候:心痛、咽干、口渴、目黄、胁痛、上臂内侧痛、手心发热等。3.主治概要:主治心、胸、神经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1) 极泉 Jíquán[定位] 在腋窝顶点,腋...
...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 中(两目之间鼻吻深处谓之 中)。旁约太阳之脉(足太阳起于目。而阳明旁行约之)。下循鼻外(迎香穴分也)。上入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承浆穴名也。在颐前唇下。宛宛中)。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大迎之穴。在曲颔前...
...白环俞(上俱挟脊,去中行二寸) 上 次 中 下 (上俱挟脊骨两旁,十七、十八、十九、二十椎空中) 会阳(挟尻骨两旁上)(俱足太阳穴)两旁第三行左右凡二十八穴(去脊中行三寸五分)∶附分 魄户 膏肓俞 神堂 膈关 魂门阳纲 意舍 胃仓 肓门 ...
...”,又称为“俞穴”。“俞”,有转输、输注之意。六脏六腑各有一背俞穴,共十二个。俞穴均位于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大体依脏腑位置的高低而上下排列,并分别冠以脏腑之名。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募穴”,又称为“腹募穴”。“募”,有...
...侧胁左右十二穴(图)章门二穴.一名长平.一名胁 .脾之募.在大横外直脐季肋端.侧卧、屈上足伸下足.举臂取之.针六分,灸百壮.明云、日七壮.止五百.忌同.(难疏.藏会季胁.章门也.脏病治此.是胁骨下短胁在脐上二寸两旁九寸.)京门二穴.一名气...
...1.肩井∶二穴在肩上陷,缺盆上,大骨前一寸半,以三指按取之,当中指下陷中者是。一名膊井,手足少阳、阳维之会。治五劳七伤,颈项不得回顾背膊间,两手不得向头,或因扑伤腰髋疼,香港脚上攻。《甲乙经》云∶只可针入五分,此膊井足阳明之会,乃连入五脏...
...穴位名。又名热病五十九俞。指治热病的五十九个腧穴。《素问·水热穴论》:“头上五行(中行为督脉,傍四行为足太阳经),行五者,(中行为上星、囟会、前项、百会、后顶五穴;次两傍二行各五穴为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玉枕;又次两傍二行各五穴为头临泣...
...外踝.千金.外台.以下诸书.作外踝.故今订之.阳交(甲乙)一名别阳.一名足 .(甲乙)阳维之 .在外踝七寸.斜属三阳分肉间.(甲乙)与外丘并.(入门)下廉后.外丘前.(增注)按阳明经下廉.本经外丘.太阳经飞扬.共踝上七寸.是三阳之分肉也....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