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脉的部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腹部:腹部为自鸠尾(剑突)下至脐下,及脐左、脐右之统称。自心下至脐可分为上、中下三脘,总称胃腕。古代医籍往往将上腹与胸混称,如大结胸之“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及小结胸证病位之“正在心下,按之则痛”,部是指上腹而言。 祖国医学的腹...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30.html

不同类型阴道炎疾病的自要点_【妇科宝典】

...不同类型阴道炎疾病的自要点,阴道炎是由于病原微生物(包括淋病双球菌、霉菌、滴虫等微生物)感染而引起的阴道炎症。阴道炎根据年龄和感染源的不同,可分为老年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淋病性阴道炎、阿米巴性阴道炎、阴道嗜血杆菌性...

http://jb39.com/fk/9180.html

《敖氏伤寒金镜录》—世界最早舌专著_医药之最_【中医宝典】

...我国最早的一本专门谈论舌的著作则要算《敖氏伤寒金镜录》,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舌专书。 早在我国殷代的甲骨文中,已有“贞疾舌”的记载,其中就含有诊断病舌的意思。公元前3~5世纪成书的《内经》中已有较多关于舌的记载。如关于舌苔之色,认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yiyaozhizui/a11214.html

家正眼》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作者:李中梓 朝代:明 年份:公元1642年 卷一 脉之名义 气口独以为五脏主 脉辨至数 日夜五十营 贵平旦 寸关尺之义 三焦分发三部 重轻审察 阴阳辨别 内经分发脏腑定位 六气分合六部时日诊候之图 政运有不应之脉 人迎气口 脉分四时六...

http://qihuangzhishu.com/801/index.htm

总论_《古今名医汇粹》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罗东逸曰∶经云∶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古今察脉之精。莫过《内经》。《内经》之诊法甚详,脉法甚约。自叔和《脉经》兴,而脉象繁,为二十四,撰出七表八里九道之名,以为诊病莫尽于此。不知名象愈繁,道莫准,将求精而愈失之。盖由不知脉为胃气之本源,其...

http://qihuangzhishu.com/631/32.htm

中医的四----望_【中医宝典】

...四即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疾病的方法,是搜集临床资料的主要方法。人体是有机的整体,局部病变可以影响全身,全身的病变也可以反映在局部。从诊察疾病反映在各方面的客观症状、体征,可以帮助了解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为辨证论治提供依据。 望、闻...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842.html

小儿脉基础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布局,小儿脉息至数等等,各持已见,明·张介宾《景岳全书》日:“凡小儿,既其言语不通,尤当以脉为主,而参以形色、声音则万无一失。”足见小儿脉诊法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年龄与至数 小儿的年龄与脉搏的至数有直接的关系,故持脉之道,必先明小儿年龄...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10.html

妇人骨蒸方论_《妇人大全良方》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肺既受病,胸满短气,咳嗽多唾,皮肤甲错,状如麸片。肺既受已,次传于肝;肝既受病,两目昏暗,胁下妨痛,不欲见人,常怀忿怒。五脏既病,渐渐羸瘦,即难疗也。天灵盖散治妇人骨蒸劳,四肢无力,每至晚间既热,两颊红色,食饮不下,心神烦躁。天灵盖(酥炙)...

http://zhongyibaodian.com/furendaquanliangfang/621-10-2.html

学看脉和脉的经验_【中医宝典】

...一、读脉书 首先要说明的,是初时学习脉,必须将脉书读熟,王叔和的濒湖脉学体状诗说:“动脉摇摇数在关,无头无尾豆形团,其原本是阴阳搏,虚者摇兮胜者安”。无头无尾是怎么说呢?那即是中央独动,两头都虚。也就是说:关上摇幌为动,寸尺则无此现象。...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480.html

妇人鼻衄方论_《妇人大全良方》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苏合香丸四粒,次用五苓散浓煎白茅花汤调服即止,次用芎归汤调理。又有一富室男子,鼻血不止,六脉洪数。究竟,云服丹药太过,遂用黄连、黄芩、大黄为末,水煎服,愈。调服亦可。刺蓟散治妇人鼻衄,血流不止。刺蓟(二两) 桑耳 乱发灰 艾叶(各一两,炒)...

http://zhongyibaodian.com/furendaquanliangfang/621-12-3.html

共找到50,16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