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脉基础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出生后一个月内):此期初离母体,对外界环境开始接触,一旦染患,其诊断手段,多依虎口三美和望闻及间接问诊法为主。 乳儿期(一周岁以内):这是小儿生长发育最为迅速的时期,但因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抗病能力较弱,易于染疾。其脉方法与初生儿...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10.html

世界最早舌专著_【中医宝典】

...你注意过自己的舌头吗?为什么舌头上有一片象苔藓一样的东西?而舌头的颜色又为什么常常改变?为什么有人舌嫩而有人舌红? 又为什么有时舌头上象缺了一点什么似的? 这些都是属于中医舌诊所要回答的问题。舌是中医诊断学认为人体重要脏器的疾病,均可在...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046.html

_诊断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四为望诊、闻、问诊和切诊等四种诊病方法的合称。 【四】 望诊、闻、问诊和切诊等四种诊病方法的合称。四必须结合连用,互相参证,才能全面了解病情,为辨证和治疗提供充分的依据。...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8017.html

小儿脉_《家正眼》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小儿五岁以下,未可寸关尺,惟看男左女右虎口。食指第一节寅位,为风关,脉见易治;第二节卯位,为气关,脉见为病深;第三节辰位,为命关,脉见为命危。紫脉为热。红脉伤寒。青脉惊风。白脉疳疾。黄脉隐隐,为常候也。黑脉者多危。脉纹入掌为内钩,纹弯里...

http://qihuangzhishu.com/801/33.htm

三部九候论_《疡医大全》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是则形气不足,脉气有余,形瘦脉大,胸中气多,形脏已伤,故死也。凡如是类,皆形气不相得也。)形气相得者生,参伍不调者病。(参,谓参校。伍,谓类伍。参校类伍,而有不调,谓不率其常,则病也。)三部九候皆相失者死。(失,谓气候不相类也。相失之候,...

http://qihuangzhishu.com/344/24.htm

仲景三百九十七一百一十三方论_《伤寒括要》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仲景伤寒论.三百九十七.一百一十三方.医者但能诵之.欲条分缕析以实其数者.未之前闻也.余考太阳上编六十六.中篇五十六.下编三十八.阳明七十七.少阳.太阴.少阴四十六.厥阴五十四.来病二十.霍乱....

http://qihuangzhishu.com/944/17.htm

《刺疔》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外科著作。一卷。①清·张镜撰。刊于1876年。首论治疔要言,次为全身穴位图,末为治疔歌,论述各种疔症的取穴和针刺。本书误被后人收入《陈修园医书七十二种》。②旧题清·孙德章家藏。撰年不详。一卷。内容包括疔疮的辨别、刺疔手法,各种疔疮的...

http://qihuangzhishu.com/167/973.htm

《刺疔》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外科著作。一卷。①清·张镜撰。刊于1876年。首论治疔要言,次为全身穴位图,末为治疔歌,论述各种疔症的取穴和针刺。本书误被后人收入《陈修园医书七十二种》。②旧题清·孙德章家藏。撰年不详。一卷。内容包括疔疮的辨别、刺疔手法,各种疔疮的...

http://qihuangzhishu.com/196/3051.htm

《难经》脉的成就和特点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是汉末魏晋时人所以《难经》、《脉经》相距的年代不应是很远的),使独取寸口成为近两千年唯一的诊脉方法,所以无宁说《脉经》以来的脉学家和脉著作等,实际都是《难经》的后裔。 《难经》对寸关尺的新说亦是个重大的改革和突破。在《内经》上,虽然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484.html

不专主寸关尺议_《目经大成》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历有绳墨,得之微,名贤难言,据若所论,脉其易明矣乎。且中特驳尺寸,不知何为的?曰∶则仍旧也,可要当以浮沉迟数等。左右手圆通审脏腑,不当以两腕六部寸、关、尺疆界定脏腑。当就病而论脉,不当执脉以治病,如吾所辨释云云。嗟夫!血气附脉,脉附...

http://zhongyibaodian.com/mujingdacheng/642-11-26.html

共找到147,13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