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中“腹”的认识_【中医宝典】

...一定要及时触按,查其病所。要结合临床症状加以综合,四相参,才能确定病所,明了疾病性质,了解病邪轻重,做到定性、定位的正确诊断,治疗才能有的放矢。 2 中医腹部按可与现代医学触、叩诊结合进行 中医腹部按的内容丰富实用,通过按可知腹部脏腑...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5076.html

的起源与发展(二)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 杨云峰的《临证验舌》以舌质与舌苔的形色——浮、胖、坚、敛、干、燥、滑、润、黑、白、青、黄来分析病情的阴阳虚实,辨证论治,颇能切合实际。邱骏声的《国医舌学》是综述性质的舌书。方仁渊的《舌苔歌》、陈景歧的《辨舌入门》、缪宏仁的《舌学...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01.html

太渊脉第一以穴名也。_《丹医秘授古脉》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时脉快,缓息时脉缓之谓也。亦危证见之。五、开肺气:凡得太渊阴脉、或十怪脉、或脉不出者,可以剑诀开气开之,开后再候脉。如脉顿转佳者为可治,或勉可作无望之而治。否则为难治或不治之证矣。其先以剑诀取云门,次以平指或丁头劲取池泽(曲池与...

http://zhongyibaodian.com/danyimishougumaifa/1248-5-3.html

提纲 一章_《伤寒悬解》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提纲揭此一语,而少阴之性情体状传真如画,则夫扶趺阳而泻少阴,自为第一要义。于此而稍事滋润,将使之千古不寤矣。少阴醒梦之关,不可不急讲也。...

http://qihuangzhishu.com/1293/427.htm

心得一二_【中医宝典】

...一、脉总纲是阴阳 “善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问曰:脉有阴阳者,何谓也?答曰: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脉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当归四逆汤证。结果我给出的却是四逆散方加味。众皆不知...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573.html

《四心法要诀》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诊断学专着。即《医宗金鉴》卷三十四。编者以四言歌诀的形式,简要地介绍中医、闻、问、切四,末附修正《素问》脉位图及订正《素问脉要精微论》。...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302.htm

鼻形容条目_《望诊遵经》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鼻条目.气色已述明堂之中.形容当集提纲之下.灵枢云.五色之见.各出其色部.部骨陷者.必不免于病.其色部乘袭者.虽病甚不死.是亦察色分部之要也.至其形容诸书.以为喘息鼻张者.肺病也.初病鼻煽者.邪风壅塞肺窍也.引息鼻张.呼吸急促.惕惕闷闷...

http://qihuangzhishu.com/736/65.htm

后世脉存在的问题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自《脉经》起形成,后世的独寸口的诊脉方法,而形成后世脉。《脉经》以后,都足宗法《脉经》的,后人所做的只不过是一些对《脉经》的修修补补,在批判伪撰《脉诀》中,保卫《脉经》,普及脉等工作而已。 1、缺乏重大的、突破性质的进展 自《脉经...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78.html

太阴病提纲及意义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病由少阳而愈者,借少阳之枢转而外出也。乃有治不如,其病不能借少阳之枢转外出,而转由腔上之膜息息透入腹中,是由少阳而传太阴也。夫病既传于太阴,其病情必然变易,自当另议治法,是则太阴经发现之病状与其治法,又当进而研究矣。 《伤寒论》原文︰...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298.html

董廷瑶_学术观点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奏效。 四重望面分部 董氏谓小儿有病,不能自诉,故称哑科。病虽发于内,必显形于外,可从外而察知其内之着也,故以望诊为重。一形神动态以获整体印象,二面色舌苔,兼视涕痰二便,以辨阴阳寒热虚实,而于分部面、山根色诊、舌质苔色尤有精邃造诣。...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dongtingyao/583-2-1.html

共找到135,05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