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里_四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切诊中,胸腹内容之一。虚里即心尖搏动部位,是胃的大络。因人以胃气为本,虚里又是宗气所会聚的地方,虚里的动势,有助于探察胃气和宗气的盛衰,正常情况下,虚里之动,当按之应手,动而不紧、缓而不急。若按之动态微弱为不足,是宗气内虚;如果动而...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zhenxuli-1435.html

魏桂岩逆顺险三_《张氏医通》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夫痘分逆顺险。古无有也。愚妄立之。何则。顺者吉之象。逆者凶之象。险者悔吝之象。治痘而执此三。以观形色。验吉凶。将无施而不当也。盖痘发热三日。放标三日。起长二日。灌浆三日。收靥三日。始于见形。终于结痂。凡十四五日之间而已。是故吉不必治。...

http://zhongyibaodian.com/zhangshiyitong/495-25-4.html

妇人_《宗三昧》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问妇人脉,与男子何异.答曰.女子二七天癸通.月事以时下.故其所重.全在冲任.冲任为精血之海.其脉常随肝肾而行.故以左尺为命门.阴阳应象云.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盖天道左旋而主阳气.地道右转而主阴血.阴常从阳.为...

http://qihuangzhishu.com/845/25.htm

诊法原理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三)其他诊法研究腹的研究:萧熙1955年在《新中医药杂志》上发表“腹的整体性和实用性”的文章。较为系统论及腹的古籍是《黄帝内经》,对瘀血腹进行系统阐发,使之成为独特诊断瘀血而辨证用药的一种方法,是《伤寒杂病》的贡献,十六世纪...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478.htm

色脉诸_《类经》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灵枢尺篇)目赤色者病在心,白在肺,青在肝,黄在脾,黑在肾;黄色不可名者,病在胸中。(五脏六腑,目为之候,故目之五色,各以其气而见本脏之病。脾应中州,胸中者,脾肺之部也。)目痛,赤脉从上下者太阳病,从下上者阳明病,从外走内者少阳病...

http://qihuangzhishu.com/481/86.htm

辽夏金元医学基础理论的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一、《内经》研究金元诸医家主要采取两类方法研究《内经》。一是抽取其中部分理论作专题研究,二是依据《内经》某一基本观点,结合实际进行发挥,形成一种系统的创新理论。第一类著作主要有刘完素的《内经运气要旨》(佚),《素问玄机原病》,佚名《...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04.htm

医学基础理论的研究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一、《内经》研究 金元诸医家主要采取两类方法研究《内经》。一是抽取其中部分理论作专题研究,二是依据《内经》某一基本观点,结合实际进行发挥,形成一种系统的创新理论。第一类著作主要有刘完素的《内经运气要旨》(佚),《素问玄机原病》,佚名《...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35.html

辽夏金元医学基础理论的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一、《内经》研究金元诸医家主要采取两类方法研究《内经》。一是抽取其中部分理论作专题研究,二是依据《内经》某一基本观点,结合实际进行发挥,形成一种系统的创新理论。第一类著作主要有刘完素的《内经运气要旨》(佚),《素问玄机原病》,佚名《...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4-3.html

问辨声色_《宗三昧》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摇头以手扪腮者.齿颊痛也.呻吟不能行步者.腰脚痛也.时吁气者.郁结也.摇头言者.里痛也.形羸声哑者劳瘵.咽中有肺花疮也.暴哑者.风痰伏火.或怒喊哀号所致也.语言蹇涩者.风痰也.时独言独语.不知首尾者.思虑伤神也.伤寒坏病.声哑.唇口有...

http://qihuangzhishu.com/845/21.htm

指纹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又称络脉。系小儿诊法之一。即诊察小儿食指掌面表浅络脉。古称小儿指掌面络脉为指纹。小儿皮肤薄嫩,指纹比较明显,故三岁以下幼儿,常用指纹辅助切诊。此法始见唐代王超《水镜图诀》,是由《灵枢》鱼际络脉发展而来。主要观察指纹颜色、形态和充盈...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231.htm

共找到154,81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