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至大,人物至广,不外阴阳五行之理。五运,即五行也。六气,即三阴三阳也。故木、火、土、金、水曰五运;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曰六气。五运合五行,而六气亦合五行。天以此成四时而生万物,人以此成有形而合无形。是五运六气实医学之根源...
...元,伏于肾脏,感触而出,莫可御也。非若诸疮之出,初发可用解毒内消而愈。日成可用解毒,逐散而愈。盖脏毒属阴,而最深,必籍气血送出于皮肤,运化于窠囊,收结成痂。还元而后已,宁有内消者乎?宁有不成脓者乎?故诸疮可以解毒为主,而痘疮必赖气血以送毒...
...昂。心迷意惑,动失纪纲,愿为缕陈,令得分明。师曰:子之所问,道之根源。脉有三部,尺寸及关。荣卫流行,不失衡铨,肾沉心洪。肺浮肝弦,此自经常,不失铢分。出入升降,漏刻周旋,水下二刻,(臣亿等详水下二刻疑检旧本如此)脉一周身,旋复寸口,虚实见焉...
...夫痘疮属阳.春夏为顺.秋冬为逆.春痧夏 .秋脓胞.四季疹者为顺.如春脓 .夏黑陷.秋冬疹者皆为逆.逆者不必用药.总是仙丹.岂能返于生命乎.又云.先痘后夹疹者为顺.先疹后夹者顺.先痘后水泡者多则顺.少则逆.先水泡后夹 少者顺.多者逆.先水泡...
...表虚也。凡痘疮初欲出时。身热鼻尖冷。呵欠咳嗽面赤。便宜升麻汤加山楂、大力子。则疮稀疏易愈。凡痘疮发热时。法以恶实子为末。蜜调贴囟门。免有患眼之疾。凡初出之际。须看胸前。稠密。急宜消毒饮加楂肉、黄芩、紫草。减食。禁加人参。初出之时色白者。便大...
...作者:熊笏 朝代:清·嘉庆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自序 序 论脏象 论经络次序 论经络浅深 论奇经八脉 论总 论宗气 论营气 论卫气 论脉诀 论病因 论中风 论八风 论轻重 论寒热 论证候 论风脉 论治法 论药饵 附案 ...
...一杂症痘疹药性,先贤具备载各册,议论间有不同,主治每多缺略。窃思痘疹中亦有杂症相兼者,虽在痘时,以治痘为本,杂症为标,然如痘疮贯脓之时,而夹生吐泻恶症,及夫恶症初愈,而复传染痘疮,此皆不可不共为照管而兼治者。假如一药,治痘疹实为要品,而于...
...徐大椿·清·乾隆二十二年 自叙 卷上·经络脏腑 无气存亡论 躯壳经络脏腑论 表里上下论 阴阳升降论 治病必分经络脏腑论 治病不必分经络脏腑论 肾藏精论 一脏一腑先绝论 君火相火论 卷上·脉 诊脉决死生论 症脉轻重论 脉症与病相反论 卷上·...
...痧子一症.亦是胎毒流行所感不时之气而发也.与痘疮不同.其生死一类.毒之始发于脾.流于心.入于肺肾则无恙.入于肝目泪出不止.入于肺涕流不干.嗽甚烦躁不安.以火照之.隐隐于皮肤之下.以手摸之.磊磊于肌肤之间.其形如疥.其色若丹.随出随没.乍有...
...。一论痘疮。胃虚不进饮食。或口干发渴。或吐泻等症。参苓白术散人参 白术(去芦炒) 白茯苓(去皮) 甘草(炙) 白扁豆(炒) 莲肉(去心) 山药(炒各一钱五分) 桔梗(八分) 薏苡仁(八分) 砂仁(七分)上为细末。每服五六分。或一钱。红枣煎汤...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